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Cur)是一种从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抗血管生成等多种药理活性。姜黄素水溶性差,对光敏感,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极易降解。Ⅰ期临床研究表明人体每天服用12g姜黄素都是十分安全的,但是它的生物利用度很低,主要是由于姜黄素在体内快速降解和消除,导致较低的血药浓度。因此,提高姜黄素稳定性、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壳聚糖(Cs)为载体,以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微球(Cs-MPs-Cur),以改善其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本文建立了姜黄素体内外的分析方法,体外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Cs-MPs-Cur体外溶出度的测定,体内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其载药量、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内血药浓度的分析。上述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方法学验证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采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Cs-MPs-Cur制备工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得知,微球的性质受到制备过程中醋酸浓度(X1),药物载体比例(X2),交联剂TPP浓度(X3)的影响。因此,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方法,以载药量(Y1),包封率(Y2),收率(Y3),累计释放量(Y4)及突释量(Y5)为考察指标,以得到前四项指标较高,突释量较低的最优处方。通过考察因素和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最优处方的制备工艺为:X1为1%(v/v),X2为0.83(w/w),X3为0.15%(w/v)。在此工艺条件下,五项指标理论值分别为62.92%,95.41%,66.20%,83.60%,18.45%,且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好,偏差均小于5%。最优处方进行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考察,表明Cs-MPs-Cur表面略粗糙,但形貌基本规整,呈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0.68μm。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的测定表明药物在微球中结晶峰减少,但是药物和载体之间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微球稳定性实验表明,Cs-MPs-Cur具有很好的光照、温度及湿度稳定性。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与Cur原料药相比,微球制剂的Cmax提高了9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提高15.44倍。因此,Cur制成微球制剂后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该制备工艺简便易得,响应面优化所得最优处方能够明显提高水不溶性药物姜黄素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的给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