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对抗下的深度学习隐写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来传递和表达信息。隐写术作为一种将秘密消息嵌入多媒体文件中进行传递与共享的隐蔽通信技术,被广泛用于非法目的,如传播计算机病毒、传递非法消息等。显然,研究安全有效的隐写对抗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隐写分析技术旨在识别隐写行为和检测载密图像,是有效的隐写对抗技术,其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随着近年来隐写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对隐写分析的准确性要求不断提高,基于高维人工特征的隐写分析逐渐落后。而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由于其优异的分类准确率,成为主要的隐写分析方法。然而,对抗样本隐写的出现,严重威胁了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的可靠性,限制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对抗样本隐写通过向载密中加入微小的对抗扰动,可在传递秘密消息的同时,令目标深度学习隐写分析模型将对抗样本载密误判为载体。因此,在当前的现实场景中,隐写分析模型面临三类样本:载体、常规载密和对抗样本载密。合格的隐写分析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能准确区分载体和常规载密的能力,即准确性;不受对抗噪声干扰,正确分类对抗样本载密的能力,即鲁棒性。显然,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的鲁棒性亟待加强。当前最有效的防御对抗样本隐写的手段是重训练,即向训练集中加入对抗样本载密。但是隐写者可以对重训练后的模型生成新的对抗样本载密,继续规避检测。这样,隐写与隐写分析就陷入了军备竞赛式的多轮对抗。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多轮对抗的过程中,隐写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不断下降,而对抗样本隐写在保持高攻击成功率的同时,抵抗非目标隐写分析模型检测的能力逐渐上升。因此,如何提高深度学习隐写分析模型的鲁棒性,避免陷入多轮对抗的困境,是当下隐写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隐写与隐写分析多轮对抗的背景下,针对对抗样本隐写带来的挑战,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研究:一是如何解耦对抗扰动与隐写修改;二是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特征和人工特征的互补性。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三种方法,揭示了对抗样本隐写在不同层面的独特性质,设计了可用于不同场景的深度学习鲁棒性增强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总结如下:1.基于随机子图采样的隐写分析对抗样本隐写的优化目标是:在欺骗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的前提下,最小化引入的对抗扰动。现有的对抗样本隐写均通过引入稀疏的对抗扰动实现该目标,而隐写修改则依修改概率散布于整幅图像。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预测的修改概率对输入图像进行采样的隐写分析方法。具体地,依据预测的修改概率图,从修改概率各异的区域随机选取子图并且提取深度特征,从而迫使深度学习隐写分析将注意力散布至整幅图像,避免被局部的稀疏对抗扰动干扰。此外,考虑到子图间的相关性,本文首先计算子图特征的统计向量,然后随机组合各子图特征,训练若干子分类器,最后由所有子分类器投票得到判决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无需重训练就可以提升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的鲁棒性,同时保持优于人工特征隐写分析的准确性。2.基于多模型概率输出的隐写分析当前的隐写分析模型主要有两类——人工特征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人工特征模型,但是容易受到对抗样本隐写的攻击,而人工特征则相反。完成现实场景中的隐写分析任务需要兼具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两类模型的互补优势的鲁棒隐写分析框架,可以满足现实场景中隐写分析任务的需求。由于对抗样本隐写对深度学习模型和人工特征模型具有明显的攻击成功率差异,被深度学习模型认为是载体而人工特征模型认为是载密的图像中,包含了大量的对抗样本载密图。此外,对抗样本隐写最小化对抗扰动,导致隐写分析模型对于对抗样本载密的概率输出分布与载体图显著不同。利用对抗样本载密在模型的输出层面的上述两点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过滤器,将多数对抗样本载密图从输入数据中筛选出来,并由专门的人工特征隐写分析进行分类。同时,深度学习隐写分析器则仅分类其余的图像。实验表明,该隐写分析框架,不仅显著提高了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的鲁棒性,还保持了对于载体图和常规载密图的高分类准确率,可以应对常规隐写与对抗样本隐写混杂的现实场景。3.基于多模型特征融合的隐写分析隐写术和对抗样本技术存在很高的相似性,即二者均利用人眼不可见的微小扰动完成各自的目标任务(传递秘密消息或误导深度学习模型)。因此,隐写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对抗样本检测;研究对抗样本检测和防御方法,也可以启发鲁棒的隐写分析模型的研究。具体地,经典的人工特征隐写分析模型SRM(spatial rich model)已被成功地用于对抗样本检测任务,但对稀疏对抗扰动的检测准确率差。若采用深度学习模型检测对抗样本,则会受到针对性的对抗攻击(被称为二次攻击)。因此,本文提出了将人工特征与深度特征融合的检测模型。首先,为了避免深度特征被人工特征湮没,本文优化了 SRM特征,对其先升维后降维,在显著降低特征维数的情况下,提升了检测能力。其次,为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率,本文设计了用于检测对抗扰动的深度学习模型。最后,本文通过投票融合两类模型的判决结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多种对抗样本的检测准确率都优于现有方法,并且对于不同条件下的二次攻击都具有鲁棒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用于隐写分析任务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性能,可以同时提升深度学习隐写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因具有非侵入性、副作用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光热治疗通过光热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局部过热来实现肿瘤细胞的消融。因此,光热材料的性能在光热治疗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氟硼二吡咯(BODIPY)是一种摩尔消光系数高、光稳定性好且易修饰的染料分子,广泛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通过合理的分子结构设计可以调节分子的吸收和发射波长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等。有机高分子纳米材料的构建在解决药物疏
学位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是通过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共聚得到的一种绿色高分子材料。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以丰富、无毒、廉价的CO2为生产原料,既实现了 CO2的“废物利用”,又有利于减少高分子工业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同时,大多数CO2基聚碳酸酯都具有可生物降解能力,避免了白色污染问题。可以说,CO2基聚碳酸酯在合成、使用和降解的全生命周期中都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CO2基聚碳酸酯也
学位
将治疗剂以最小的毒副作用递送到特定的患病组织或细胞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纳米材料由于其均匀的孔结构、易修饰性和独特的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作诊断工具或以受控的方式将治疗剂输送到特定的目标部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方法,并探索了它们在靶向、成像和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基于靶向的纳米递送体系,本文构建了一系列中性粒细胞膜靶向的多功能纳米平台并用于炎症及相关疾病
学位
随着核能事业持续发展,针对核事故早期侦查与后续处置、核退役及三废处理处置、核设施运行维护等的需求日益旺盛,以核辐射环境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为代表的强适应危险核环境作业装备被工程人员及学者强烈关注。机械臂作为该类型机器人的典型执行机构,直接面向强辐射环境作业任务。受电子器件、材料的辐射效应影响,机械臂任何部件的损伤都可能造成系统故障,导致预定任务无法顺利执行。本论文以核辐射环境遥操作机械臂系统为研究对象
学位
酸性红壤是我国典型的高腐蚀性土壤之一,其机理不同于中性/碱性土壤腐蚀。高强管线钢的土壤腐蚀环境复杂,其中交流杂散电流、硫酸盐还原菌(SRB)和应力是影响埋地管道腐蚀失效的重要因素,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加速高强管线钢腐蚀。此外,土壤环境中管线失效常发生在剥离涂层下,剥离涂层下的腐蚀规律与裸钢的腐蚀规律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于多因素共存时剥离涂层下管线钢腐蚀规律和机理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探索多
学位
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对滤波器件有了小型化、多频段化、高性能化的迫切需求。谐振器作为滤波器件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着眼点。因谐振器具有多模特性,在传统滤波器件设计中,除主模之外的模式均对滤波器件的性能具有负面影响。而本文针对贴片谐振器上的多模特性,一定程度上消除其负面影响,甚至利用该特性,进行极小型、多频段、高性能的滤波器件设计。所提出的小型化多模贴片谐振器较当前备受关注的基片集成波导
学位
人的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神经系统组成。听觉产生的本质是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内耳科蒂氏器官中毛细胞的静纤毛在这一过程发挥关键作用。静纤毛是毛细胞顶端特化的毛状结构,由高度组织化的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纤维丝(F-actin)通过相互交联形成。发育成熟的静纤毛呈三层阶梯状排列,其中,较低两层的静纤毛顶端具有机械门控型离子通道。相邻的静纤毛之间通过顶端连接(Tip link)相连。
学位
新冠疫情不仅仅是对人类的生理健康的严峻挑战,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疫情期间,多种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其中就包括抑郁和网络游戏障碍。而内表型可以帮助我们对于精神疾病的发病进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对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预测并采取更好的干预措施,防止这类高危人群在疫情影响下发展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围绕抑郁和网络游戏障碍这两类新冠疫情期间的高风险精神疾病进行了内表型相关研究,并为疫情
学位
近年来,随着“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人重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也变得尤为重要。传统行人重识别技术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标注数据因此给实际落地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为了克服传统的监督学习带来的局限性,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无监督行人重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的工作和贡献点总结如下:1.针对无监督行人重识别中的样本储存器更新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特征学习的无监督重识别方法。首
学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空间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如商业、军事、个人隐私等机密信息在网络空间大量传播,面临着被窃取和泄露的风险。如何保障这些机密数据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密码学,然而收发密文容易引起怀疑,从而导致秘密通信的行为暴露。在非受控环境下,保密通信不仅需要保护消息内容不被泄漏,还需要保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