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化、游戏化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其有效的实施将促进幼儿的发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但实践中生活和游戏却被生硬割裂,甚至生活变成了“日常生活”的摹本。本研究即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冲突状况出发,力图阐明生活的本义,即生命个体本身的活动现象。并针对儿童生活的特殊性,进而提出“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的命题。游戏与儿童生活是不可分的,它就是儿童生活本身,是儿童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生活方式。 以此,本文第二部分采用生活体验研究和文献法系统揭示了目前幼儿教育由于对理想教育的苛求所带来的幼儿游戏的缺失:游戏时间被侵占、游戏空间相对狭小、游戏的虚假存在以及游戏中缺乏交往和沟通等现象。同时,也探讨了教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出的不正确的游戏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学校文化与儿童文化的冲突和不协调。 结论中,本文不是对教育加以否定,而是寄希望于教育自身的完善。只有人(儿童)的首先回归才能达到生活的回归,儿童是有着创造潜能的独立个体,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教育要无为而为、有的放矢,以使儿童快乐、幸福地生活。最后,本文简要地对如何实施“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生活是连续的,也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价值。此刻的快乐生活不等于未来的美好生活,但却是它的前提。“此刻活着,也就永恒”,这就是生活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