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组织学关系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关系,建立新的联合诊断模型,为该类患者抗病毒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完善肝活检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组织改变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及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1、纳入研究的对象中G≥2为36.45%,S≥2为37.93%,需要抗病毒治疗者为49.51%。2、慢性HBV携带状态者中约有1/3、IHC中约有1/4、“灰色地带”慢性HBV感染者中约有2/5显著肝组织学改变者。3、预测G≥2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LT/ULN、ALP、PLT、PTA,构建多因素联合诊断模型(1),模型(1)=3.197*ALT/ULN+0.011*ALP-0.005*PLT-0.021*PTA-0.252。4、独立危险因素、无创诊断模型和多因素联合诊断模型(1)比较,显示模型(1)对G≥2诊断价值较好。其中ALT/ULN预测显著肝脏炎症的截断值为≥0.635。5、预测S≥2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ST、GGT、PLT、PT,构建多因素联合诊断模型(2),模型(2)=0.069*AST+0.04*GGT-0.006*PLT+0.374*PT-6.24。6、独立危险因素、无创诊断模型和多因素联合诊断模型(2)比较,显示模型(2)对S≥2诊断价值较好。结论:1、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约1/2肝组织已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慢性HBV携带状态者中约有1/3、IHC中约有1/4、“灰色地带”慢性HBV感染者中约有2/5已经发生肝脏显著炎症及纤维化改变,均提示需要及早抗病毒治疗;2、ALT/ULN≥0.635时提示慢性HBV感染者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炎症改变,建议联合多项指标评估,早期抗病毒治疗;3、多因素联合诊断模型(1)针对肝脏显著炎症、模型(2)针对肝脏显著纤维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在适当时机应用于临床。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AH)的关键差异因子,在人群水平上验证CTD-PAH关键差异因子的m RNA表达情况,为今后CTD-PAH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分别下载系统性硬化症(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动脉高压(PAH)的相关基因数据,分析并筛选出SSc、SLE、PAH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接着通
学位
目的:分析T2DM患者血清IGF-1和IGFBP-3与e GFR的相关性。构建一种新的预测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从2021年03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34例。根据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706例研究对象。将2021年11月15日之前收集的资料(n=521)定义为训练集,2021年11月15日之后收集的资料(n=185)
学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近四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00例DCM慢性心衰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和NYHA Ⅳ级组(每组100例),选取同时期住院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慢性心衰的100例为对照组。观察分析DCM慢性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胆碱酯酶浓度(Ch E)及CONUT营养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对两个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且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11名,根据Ch E浓度分为低胆碱酯酶组126名(<7.36KU/L)、高胆碱酯酶组385名(≥7.36KU/L)。研究终点:全因死亡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学位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合并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接受TIPS治疗的254例LC合并PHT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LC并发症、合并症、支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滤泡辅助T细胞在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表达,讨论ITP与对照组之间、ITP组治疗前后Tfh细胞的表达及其相关因子的差异,探讨Tfh细胞在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ITP患者30例、健康对照20例、治疗有效患者20例,采用FCM检测Tfh细胞比例、RT-PCR检测Bcl-6、Blimp-1的m RNA表达量、ELISA检测IL-21细胞因子水平。结果:(1)与对照
学位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T1mapping序列在定量分析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24例非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非梗死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美国GE SIGNA pioneer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心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WI-STIR、心肌电影图像、首过灌注、延迟强化、平扫T1mapping及增强后T1mapping序列等,将
学位
目的:探讨PLA患者的病原学分布、药敏结果、临床特点及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88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菌培养结果和疗效分组,比较组间患者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等差异性。结果:288例PLA患者平均年龄(57.10±15.89)岁,男性62.15%,女性37.85%。
学位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分别比较了ERCP和PTCD二种手术疗效,为今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恶性梗阻性黄疸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的患者的完整临床信息共192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ERCP
学位
目的: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双时相的胰腺病变患者82例,恶性病变57例,良性病变25例,将恶性病变按肿瘤的发生部位分为胰头颈部及体尾部两组,分别测量胰腺恶性病变与胰腺良性病变的SUVmax初始、SUVmax延迟,计算RI指数,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得诊断胰腺癌的最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