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松果体区蛛网膜的结构组成、附着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蛛网膜结构对肿瘤生长方向、生长形态的影响,并概括在松果体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切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将福尔马林固定的8具尸头标本进行表面清理后,以60%酒精浸泡,分离解剖颈部血管,插管冲洗,以硅胶灌注。模拟俯卧位,将头颅固定于自制头架,头皮切口范围双侧至耳后线,上至项结节水平,下方至颈部,全层切除头皮,暴露颅骨,应用电钻、线锯去除骨瓣,保留横窦,矢状窦,剪开硬膜,在显微镜下分块去除枕叶、部分项叶,丘脑、胼胝体等,仔细解剖暴露松果体区蛛网膜及与其相连的软脑膜。观察松果体区蛛网膜毗邻结构、起始部位、附着点。并对重要结构拍照记录。结合20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其影像资料、手术方式,概括松果体区蛛网膜结构对肿瘤生长方向和生长形态的影响,进而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理想的手术入路。
结果:
1、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及脑池
1.1、Galen静脉蛛网膜袖套
即从枕叶底面、枕叶内侧面及小脑上表面的蛛网膜汇合于小脑幕尖所形成的膜性结构。
1.2、环中脑后膜
环中脑后膜由小脑上表面的蛛网膜与枕叶底面的蛛网膜在幕缘处汇合后发出,向前多附着于中脑被盖处及丘脑枕的位置,为环中脑膜的后半部分。
1.3、小脑前中央膜
即从小脑上表面蛛网膜在幕尖位置向前下方延伸的一束蛛网膜结构。
1.4、四叠体池
Galen静脉蛛网膜袖套下层蛛网膜部分构成其上壁,前壁由四叠体板和丘脑枕内侧面构成,小脑前中央膜构成其后壁,而环中脑后膜在两侧构成其外侧壁。
1.5、小脑上池
在直窦的下方、小脑蚓部的上方,根据其位置和与周围的关系将其分为两部分蚓前部和蚓后部。
1.6、环池后部
位于环中脑后膜的上部,中脑背外侧面及枕叶内侧面构成其顶壁,环中脑后膜水平段构成其底壁,中脑背侧构成其内侧壁,枕叶底内侧面构成其外侧壁,环中脑后膜的升段构成其后内侧壁。
1.7、小脑中脑裂池
位于中央小叶、小脑脚上方与中脑背侧之间,从中间向两侧呈翼状延伸。
2、临床病例
20例病例主要采用的手术入路有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胼胝体后部入路及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在20例病例中只有15例可以明确肿瘤基底的位置,其中起源于胼胝体压部下缘2例,松果体部位9例,四叠体板3例。根据影像资料和术中所见基底的位置将松果体区肿瘤分类如下:基底位于松果体的肿瘤;基底位于四叠体板的肿瘤;基底位于Galen静脉上方的胼胝体压部区域的肿瘤。
结论:
1、松果体区蛛网膜结构主要包括Galen静脉系统蛛网膜袖套、环中脑后膜和小脑前中央膜。蛛网膜将松果体区分隔成了不同的脑池,主要有四叠体池、后胼周池、小脑上池、环池、小脑中脑裂池。
2、本实验显示,蛛网膜套袖上缘蛛网膜与上方的脉络膜粘连通常不紧密可以分离开,但是偶尔两者之间混为一体,难以分离,故不能完全认为袖套与脉络膜是两个独立的膜性结构。
3、松果体区的蛛网膜结构对于侵袭性比较低的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向、生长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以Galen静脉蛛网膜套袖、小脑前中央膜表现最明显。
4、由于较韧的Galen静脉蛛网膜套袖限制,对于松果体区肿瘤向前突入第三脑室明显时,可以采取经前纵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达到全切,弥补其他手术入路的不足。
5、根据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和蛛网膜结构特点的关系,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6、松果体区肿瘤的生长方向及生长形态,除受蛛网膜结构的影响外,肿瘤的性质起着很大的作用。该实验通过尸头标本解剖及对病例回顾性分析得出以上结论,对蛛网膜结构与肿瘤生长形态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