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习语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通常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语的掌握上仍然相当薄弱。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中国英语习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探索出一种比传统方法更为有效的习语教学方法。 本研究是建立在Lakoff(1980,1993)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应用了Gibbs(1990,1992)的实验研究成果,即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是,在英语习语教学中,概念隐喻的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基于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假设:在英语习语教学中,概念隐喻的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 两班共74名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参加了这个实验。一个班作为控制组,另一班作为实验组。实验中涉及到的110个习语均选自学生的课本《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及Gibbs的实验。首先,笔者对这74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习语方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对英语习语的掌握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且两班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在接下来的10周里,笔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了专门的习语教学。控制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直接告知习语的意义并辅以例句,或通过例句对习语的意义先进行推测,再做进一步讲解。而实验组采用的是概念隐喻的方法,即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教学中,通过蕴含于习语背后的隐喻来归类习语,分析并解释习语的意义。教学之后,笔者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习语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习语水平都有提高,但实验组的成绩却显著高于控制组。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概念隐喻的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助于英语习语的教学,本研究提出的假设是正确的。显然,这一结论也表明,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英语习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最后,笔者总结了几点教学启示,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