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作用与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基苯丙胺对人体各系统的毒性作用都很明显,但鲜有关注肠道的研究。为了了解甲基苯丙胺对人群肠道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本文在人群水平,描述了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不同戒断期肠道损伤情况,为科学戒毒提供临床数据;在动物水平,观察甲基苯丙胺对肠道生理功能的影响,描绘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断导致的肠道损伤mRNA表达谱,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断导致的肠屏障损机制研究提供研究线索及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结合甲基苯丙胺戒断人群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甲基苯丙胺导致的肠道损伤,并对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描述与总结。首先,在人群水平,通过对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戒断期的肠屏障损伤标记物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 乳酸(D-lactic acid,D-LC)、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进行检测,并利用回归分析对损伤指标与戒断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甲基苯丙胺导致的肠道损伤的可能影响因素;在动物水平,通过递增浓度法构建甲基苯丙胺成瘾和戒断小鼠模型,在Illumina HiSeq平台上对小鼠肠道组织的mRNA表达谱进行双端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对可能的分子通路进行了总结与讨论,为进一步研究甲基苯丙胺导致的肠道损伤分子机制提供线索。[结果]人群水平:本研究是一个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204例男性成年人,包括病例组(处于戒断期的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METH,n=146),对照组(Control,n=58)。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戒断期的肠屏障损伤标记物DAO(13.94±3.98,10.91±3.20,t=5.1563,P<0.001),D-LC(15.24± 7.00,9.38± 5.19,t=5.7796,P<0.001),LPS(21.46±4.48,19.96±4.68,t=2.4225,P=0.035)高于对照组;在处于戒断期的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肠屏障损伤标记物DAO与戒断时间呈线性负相关、肠屏障损伤标记物D-LC与戒断时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以戒断10天为阈值,在毒品戒断10天内,D-LC随戒断时间增加而降低,戒断时间每增加 1 天,D-LC 下降 1.61 mg/L(95%CI:-2.79 至-0.43,P=0.0084);戒断时间10天后,D-LC随戒断时间增加而上升,戒断时间每增加1天,D-LC上升0.01 mg/L(95%CI:0至0.02,P=0.0015);处于戒断期的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肠屏障损伤标记物LPS与戒断时间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相关关系,LPS与戒断时间的相关性模型中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以戒断时间341天为阈值,在毒品戒断341天内,LPS随戒断时间增加而降低,戒断时间每增加1天,LPS下降0.01 U/L(95%CI:-0.02 至-0.00,P=0.0073);戒断时间 341 天后,LPS 随戒断时间增加而升高,戒断时间每增加1天,D-LC上升0.02 U/L(95%CI:0至0.03,P=0.0421);动物模型:甲基苯丙胺成瘾和戒断小鼠肠道HE染色发现,成瘾和戒断小鼠均出现肠道损伤;甲基苯丙胺成瘾和戒断小鼠回肠和结肠具有不同的mRNA表达谱,戒断时间不同的组别也表现出不同的mRNA表达谱:甲基苯丙胺成瘾小鼠的回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5种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①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②黏液屏障的调节;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④肠神经系统的改变;⑤其他生物过程;戒断第1天小鼠回肠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4种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②生物膜系统;③肠道神经系统;④黏膜屏障、肠系膜血管改变、肠道炎症等;戒断7天小鼠回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4种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①肠道机械屏障和细胞骨架运动;②黏液屏障;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④激素水平调节、肠系膜血管改变等其他生物学过程;甲基苯丙胺成瘾小鼠结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以下4种生物学过程:①对细菌、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②黏液屏障;③肠神经系统;④其他;甲基苯丙胺戒断第1天的小鼠结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以下5种生物学过程;①黏液屏障;②肠神经系统;③囊泡转运;④机械屏障;⑤其他;戒断第7天的小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与第1天相似,主要富集在黏液屏障、肠神经系统、囊泡转运、机械屏障;另外,戒断第7天的小鼠结肠组织还富集到细胞分化的负调控(negative regulation of cell differentiation)、转运负调控(negative regulation of transport)、无机物质的反应(response to inorganicsubstance)、对生长因子的反应(responsetogrowth factor)、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细胞信号传导(cell surfac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生物学过程;戒断第28天小鼠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与第1天和第7天相似,主要富集在黏液屏障、肠神经系统、囊泡转运、机械屏障几种生物学过程;另外,戒断第28天的小鼠结肠组织还富集到 collagen-containing 细胞外基质(collagen-containing extracellular matrix)、运动的积极调节(positive regulation of locomotion)等过程。[结论]1.处于戒断期的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肠屏障损伤标记物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细菌内毒素(LPS)显著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处于戒断期的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肠屏障损伤标记物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与戒断时间呈负线性相关关系;D乳酸(D-LC)与戒断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而且在戒断10天前后两者的相关关系有显著差别;细菌内毒素(LPS)与戒断时间之间呈“U”形非线性相关关系,而且在戒断341天前后两者的相关关系相反;3.甲基苯丙胺成瘾和戒断小鼠回肠和结肠组织mRNA表达谱表现出显著差别,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后显示甲基苯丙胺成瘾和戒断期间,小鼠回肠和结肠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肠黏膜屏障,肠神经系统,肠系膜血管等方面的功能表现出显著差异。提示甲基苯丙胺对肠道的消化吸收、屏障功能、肠神经系统和肠系膜血管等功能有显著的影响。
其他文献
[背景]饮酒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复杂的联系,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的主要症状为饮酒渴求与抑制饮酒控制缺陷,以及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新型无创脑刺激技术,改善AU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纠正饮酒行为,具有更好依从性与前景。本研究将采用rTMS干预A
[目 的]对比分析腔镜与开放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完成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远期生存率,以研究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能否在保证肿瘤治疗近期及远期疗效前提下,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目 的]对比分析宫颈癌患者经手术、放化疗等不同方式治疗后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探讨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对宫颈癌患者治疗及随访的临床意义。[方 法]选取2018年10月一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FIGO分期为ⅠA-ⅡA期宫颈癌初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放化疗组,每组入组患者各70例。对入组患者初治时、术后3月、手术+放化疗后3月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
[目 的]探讨HSIL患者LEEP术前后HPV转归与阴道局部及外周血免疫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CD4+T%、CD8+T%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经阴道镜下确诊HSIL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7天内行LEEP手术,并通知按照术后3月、术后6月时间点进行随访。我们在术前、术后3月、术
[目 的]1.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ndorectal Ultrasound,3D-ERUS)在评价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N分期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研究。2.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在预测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中的价值,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共有189例研究对象符合标准,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4
[目的]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且严重的精神疾病,也是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尽管采用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仍然有40%-50%的患者的症状无法缓解。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对抑郁症患者至关重要。低强度聚焦超声(Low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LI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可抑制或者激活神经元,调节大脑活动,并在各种神经系统
[目 的]探究抑郁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以及影响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次,构建NAFLD的患病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为NAFLD的发生发展及诊治提供新见解。[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进行排除后符合纳入标准的参检人
[目的]1.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NRG1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由两名经专科培训的精神科医师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后收集37例精神分裂症入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在入组前均未接受过规律药物治疗,确诊后由同一名研究人员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
[目 的]大量尸检、动物实验、脑脊液及血清学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患者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存在损伤,且这种损伤可能会造成脑结构的改变,其损伤机制与免疫炎症密不可分,目前尚未在SCH人体中得到BBB损伤的直接证据,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
[目的]1.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对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瞬时记忆力的疗效。2.在此基础上探讨单一奥氮平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后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瞬时记忆力的疗效与NRG1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共收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Revi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