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球范围内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成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前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遍关注和热门的话题之一。 众所周知,阅读作为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一度成为语文、外语等文科类学科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倍受关注和青睐。在当前重知识的获取,更重能力的发展的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下,自学能力作为一切能力的核心,尤其得到空前的重视,而且大量的事实也充分表明:阅读自学,对于学生文科类学科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是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阅读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育界却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两种巨大的反差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造成这两种局面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阅读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到底适合不适合于数学学习?如果是适合的,那么,目前中学数学阅读的现状又是怎样的?较之语文阅读又有何特殊性?其教育价值何在?何种方式最为科学有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怎样去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本文就上述这些问题,针对中学数学的阅读现状做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数学阅读的教育价值、特殊性等问题的认识,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和建议,又在上述分析及认识的基础上做了关于中学数学阅读自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五部曲”的数学阅读指导法,并进一步指出了学法指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践表明:主动式数学阅读自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其探究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对数学学习是有很好效果的。倡导广大数学教师积极主动地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胆尝试,锐意改进教法、学法,为数学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具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的更新和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得教育方式的变革成为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为此,探索学科(数学)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已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第二部分:中学数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及反思。 首先,经过对学生问卷(见文后附录1)和教师访谈(访谈问题见文后附录2) 发现:对于数学阅读,绝大多数师生从心理上讲是认同的(只是在行动l:做的还 很不够),且阅读动机比较明确,也愿意掌握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 但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令人堪忧。一是对阅读的教育功能认识肤浅,仅流于表 面化、形式化;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件如阅读缺乏计划性、次序性、 懒于或不善于做读书笔记);三是阅读不得其法(绝大多数学生采用机械接受式 和意义接受式阅读,显得盲从和被动);四是数学阅读材料严重匾乏(只有数学 课本和学校指定的练习册、模拟卷等)。 其次,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形成了以下认识: 1.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1)有助于数学教科书功能的充分发挥;(2)有 助于个别化学习;(3)有利于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和数学交流能力、有利于自主探 索和自学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数学阅读的特殊性。()不能8读,只能消读、研读:(2)不能只读, 还必须读写结合;(3)不能仅凭感知理解,还必须深刻理解阅读材料所表达的逻 辑意义:(4)不能仅凭单项线性思维,更需要思维转换灵活。 3.数学阅读的方法。门)被动式阅读。又称吸收式阅读,是客观的,海绵式 的阅读,即通过视觉搜索信息、接受信息,通过思维加工信息,最终理解信息的 阅读。换言之,就是通过看书,先获得书本结论信息,然后通过思考理解该结论, 进行掌握结论的阅读,这种阅读即通常所说的语文式阅读。(2)主动式阅读。主 动式阅读又叫自主探究式阅读,即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件 和教材内容编写的结构特点,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山个别到的 遍的概括方法等,不断地在课文适当的地方,山课文的上文做出预知、猜想、估 计,得出与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相符的结论,然后再与课文中给出的结论相对照, 加以修正,获取知识的阅读。 其中,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数学阅读,具体可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读者认 知水平的高低灵活选用。文中结合数学证明的实例分析后,更进一步指出:主动 式阅读是最为科学有效的数学阅读方式,所以,在数学阅读实践中,应指导学生‘ 最终掌握和学会运用主动式阅读。 第三部分:运用主动式阅读指导中学数学阅读的教学实践。 首先,根据“独立的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确定了实验班和对照队 接着,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类型,将实验班学生划分为快而准、快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