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尼亚石斛(Dendrobium Sonia)是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的一种人工培育品系,因其产地和种植方式固定、资源丰富、质量稳定,目前已成为黄草类石斛商品的主流品种。国内外学者报道了石斛属植物中多种类型(联苄、菲类、生物碱、蒽醌、芴酮类等)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索尼亚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还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对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填补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阐明索尼亚石斛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索尼亚石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MCI、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并结合1D和2D NMR,HR-ESI-MS,X-ray,ECD等波谱分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NO释放抑制和核受体FXR激动活性研究。结果:从索尼亚石斛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1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类型有联苄类(7个:5,6,31-34)、菲类(36个:1-4,7-30,35-39,41-43)、生物碱类(5个:49-53)、香豆素类(3个:44-46)、黄酮类(2个:47-48)、倍半萜类(6个:54-59)、木脂素类(10个:60-69)、其他类(32个:70-101)等,其中包括新化合物17个:densonitin A(1*)、densonitin B(2*)、densonitin C(3*)、densonitin D(4*)、densonitin E(5*)、densonial B(9*)、densonial C(10*)、densonial D(20*)、densonial A(31*)、2′-aldehyde-3′,4′′-dihydroxy-5′,5′′-dimethoxy-bibenzyl(32*)、densonial E(35*)、3,7-dihydroxy-2-methoxy-9,10-dihydro-1,4-phenanthrenequinone(36*)、densonitin F(40*)、densonitin G(41*)、dencoumarin(44*)、6-feruloyloxyhexanoic ester(70*),化合物1-5是新颖的菲类、联苄类母核与苯丙素二聚体类化合物;化合物9、10、20、31是结构新颖的甲基甲醛吡咯取代化合物;化合物35是新颖的菲类与甲基恶唑稠合的化合物,化合物44是新颖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利用X-ray确定了新化合物1,32,35的结构,同时利用ECD计算确定了新化合物1-5的绝对构型。抗炎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5、6、10、12、19、21、24、25、27、29、38、39、40、43等具有不同程度的NO抑制活性,其IC50在25.2-42.1μM之间,化合物10的IC50=25.2μM,与阳性对照组相当。同时对化合物的核受体FXR激动作用进行了体外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9、12、28和41的激动作用较强,激动倍数达到1.5以上。化合物6、10、16、22、23、25、26、34、43、64和70均具有不同程度的FXR激动活性。活性筛选结果表明9,10-二氢菲类化合物的活性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化合物,通过初步的构效关系发现对于抗炎活性,在菲类化合物中9,10位的烯氢对活性是必需的,对比二氢菲化合物27、29、30推测1位羟基对于抗炎活性有一定的贡献,在联苄类结构中对比化合物5、6可以发现3′位甲氧基可能是必需的。在FXR激动活性中,比较菲类化合物9、12、16推断结构中2,4位有羟基和甲氧基间位取代对于活性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二氢菲类化合物28对比21发现10位的羟基取代对激动活性是必要的,在联苄类化合物6、34中推测发现3′,4′位邻位有羟基和甲氧基取代以及3′′,5′′间位有连氧基团取代对于激动活性可能有一定的贡献。结论:本次研究填补了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抗炎及核受体FXR激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初步阐明了索尼亚石斛的药效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