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尼亚石斛(Dendrobium Sonia)是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的一种人工培育品系,因其产地和种植方式固定、资源丰富、质量稳定,目前已成为黄草类石斛商品的主流品种。国内外学者报道了石斛属植物中多种类型(联苄、菲类、生物碱、蒽醌、芴酮类等)的化学成分,其中大部分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索尼亚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还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对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填补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阐明索尼亚石斛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以索尼亚石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MCI、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方法,并结合1D和2D NMR,HR-ESI-MS,X-ray,ECD等波谱分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NO释放抑制和核受体FXR激动活性研究。结果:从索尼亚石斛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1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类型有联苄类(7个:5,6,31-34)、菲类(36个:1-4,7-30,35-39,41-43)、生物碱类(5个:49-53)、香豆素类(3个:44-46)、黄酮类(2个:47-48)、倍半萜类(6个:54-59)、木脂素类(10个:60-69)、其他类(32个:70-101)等,其中包括新化合物17个:densonitin A(1*)、densonitin B(2*)、densonitin C(3*)、densonitin D(4*)、densonitin E(5*)、densonial B(9*)、densonial C(10*)、densonial D(20*)、densonial A(31*)、2′-aldehyde-3′,4′′-dihydroxy-5′,5′′-dimethoxy-bibenzyl(32*)、densonial E(35*)、3,7-dihydroxy-2-methoxy-9,10-dihydro-1,4-phenanthrenequinone(36*)、densonitin F(40*)、densonitin G(41*)、dencoumarin(44*)、6-feruloyloxyhexanoic ester(70*),化合物1-5是新颖的菲类、联苄类母核与苯丙素二聚体类化合物;化合物9、10、20、31是结构新颖的甲基甲醛吡咯取代化合物;化合物35是新颖的菲类与甲基恶唑稠合的化合物,化合物44是新颖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利用X-ray确定了新化合物1,32,35的结构,同时利用ECD计算确定了新化合物1-5的绝对构型。抗炎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5、6、10、12、19、21、24、25、27、29、38、39、40、43等具有不同程度的NO抑制活性,其IC50在25.2-42.1μM之间,化合物10的IC50=25.2μM,与阳性对照组相当。同时对化合物的核受体FXR激动作用进行了体外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9、12、28和41的激动作用较强,激动倍数达到1.5以上。化合物6、10、16、22、23、25、26、34、43、64和70均具有不同程度的FXR激动活性。活性筛选结果表明9,10-二氢菲类化合物的活性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化合物,通过初步的构效关系发现对于抗炎活性,在菲类化合物中9,10位的烯氢对活性是必需的,对比二氢菲化合物27、29、30推测1位羟基对于抗炎活性有一定的贡献,在联苄类结构中对比化合物5、6可以发现3′位甲氧基可能是必需的。在FXR激动活性中,比较菲类化合物9、12、16推断结构中2,4位有羟基和甲氧基间位取代对于活性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二氢菲类化合物28对比21发现10位的羟基取代对激动活性是必要的,在联苄类化合物6、34中推测发现3′,4′位邻位有羟基和甲氧基取代以及3′′,5′′间位有连氧基团取代对于激动活性可能有一定的贡献。结论:本次研究填补了索尼亚石斛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抗炎及核受体FXR激动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初步阐明了索尼亚石斛的药效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血管新生蛋白和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研究大肠癌“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中药对缺氧下WSB-1、HIPK2蛋白表达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从缺氧介导WSB-1/HIPK2信号开关探寻活血化瘀中药抗大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方法】1、通过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和血流变结果,分析“血瘀证”分布、临床分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表达的差异,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结膜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对健康人和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结构的研究目的:探索健康人球结膜上皮层、固有层和全层厚度整体分布规律,建立结膜结构层次数据库;探索结膜松弛症(Conjunctivochalasis,CCh)患者球结膜上皮层、固有层和全层厚度整体分布规律,验证CCh是局部结构的改变还是整体结膜的改变;寻找常见泪液动力学指标以及眼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健康对照
学位
背景:“解毒方”(Jiedufang,JDF)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关于JDF调节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炎性因子方面的研究较少。部分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等原因,无法应用JDF治疗。JDF组成药物之一石见穿,为凌教授门诊最常用植物抗癌药物,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为石见穿中含量较高的多酚类化学成分,并且迷迭香酸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针对肝癌炎性因子方面
学位
目的:据“线粒体功能紊乱—脊髓神经炎症反应”角度,从分子、细胞、动物多个层面,揭示参芪麝蓉丸及其有效成分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变化,干预受压颈髓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效应机理。方法:1参芪麝蓉丸对颈髓慢性压迫大鼠神经炎症及线粒体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将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植入C5-C6椎板下间隙建立颈髓慢性压迫大鼠模型。术后连续4周,每日1次,予药液灌胃。前肢抓力、BBB评分
学位
目的:明确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腹腔巨噬细胞和炎性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进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腹腔粘连形成和异位灶生长的规律;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腹腔粘连和异位灶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补肾活血方的有效单体姜黄素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侵袭和凋亡,并探索姜黄素对巨噬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妇科门诊的临床常
学位
背景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神经缺损的主要症状,早期康复治疗是改善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早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准确预测患者预后,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对应的康复治疗措施,能更有效地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REP算法(predict recovery potential algorithm,PREP)是一种预测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模型,准确率为8
学位
报纸
报纸
2020年以来,在线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在线课堂中师生隔屏相望使师生缺乏情感方面的交流,造成教师情感支持服务质量不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问题。本文对485名具有在线学习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关注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5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在线学习中教师情感支持现状,对不同学习者在感知教师情感支持上的差异、教师情感支持与
期刊
目的:(1)基于力学信号感受器TRPV4,阐明传统中药牛蒡子提取物在常压下防治软骨细胞退变的机制;(2)分别在转录组学层面和蛋白质组学层面,阐明机械压力对软骨的作用及内在机制;(3)筛选出在多组学层面,机械压力对软骨干预作用中关键基因(蛋白);(4)基于力学信号感受器TRPV4和压力关键基因(蛋白),阐明传统中药牛蒡子提取物在机械压力下防治软骨退变的机制。方法:(1)培养小鼠原代软骨细胞,应用C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