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方调控腹腔免疫微环境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进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腹腔巨噬细胞和炎性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进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腹腔粘连形成和异位灶生长的规律;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腹腔粘连和异位灶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补肾活血方的有效单体姜黄素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侵袭和凋亡,并探索姜黄素对巨噬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妇科门诊的临床常规诊疗数据,以孕三烯酮治疗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分析补肾活血方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最大直径、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补肾活血方的安全性。通过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造模周期(1周、2周、4周、6周)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极化特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造模周期(1周、2周、4周、6周)的小鼠腹腔炎性因子(IFN-γ、IL-12、TNF-α、TGF-β1、IL-10、IL-13)的表达水平,采用Blauer粘连评分系统对不同造模周期(1周、2周、4周、6周)的小鼠腹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不同造模周期(1周、2周、4周、6周)的小鼠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纤维化相关蛋白(E-cadherin、Collagen I、α-SMA、SMMHC-Ⅱ)表达情况;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研究各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孕三烯酮组、补肾活血方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极化情况、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腹腔粘连程度、异位灶生长情况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补肾活血方有效单体姜黄素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和炎性因子(IL-10和IL-12)分泌水平的调控作用;建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经姜黄素干预48小时的巨噬细胞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经姜黄素干预48小时的巨噬细胞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探索姜黄素对巨噬细胞的调控机制。结果:1.共纳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3例,其中补肾活血方组108例,孕三烯酮组45例,补肾活血方和孕三烯酮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最大直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和35.5%。2.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病变早期M2/M1比值小于1,病变中后期M2/M1比值大于1;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显著增高(P<0.05),炎性因子IFN-γ、IL-12、TNF-α、TGF-β1、IL-10、IL-13在整个病变过程中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腹腔粘连和纤维化程度在造模2周时即有显著差异,造模6周时最显著。3.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组小鼠腹腔子宫内膜异位灶体积显著减小(P<0.05),腹腔粘连评分显著降低(P<0.05),腹腔灌洗液TNF-α、TGF-β1、IL-1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FN-γ、IL-10、IL-1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补肾活血方组小鼠腹腔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M2/M1比值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显著减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纤维化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P<0.05),Collagen I、α-SMA、SMMHC-Ⅱ表达显著减少(P<0.05)。4.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巨噬细胞(M0)相比,姜黄素(10μM)组巨噬细胞(M0+curcumin)M1和M2极化比例无明显差别(P>0.05),细胞培养上清IL-12和IL-10表达水平均无明显不同(P>0.05);IL-4组(20ng/ml)巨噬细胞(M0+IL-4)M1比例无明显区别(P>0.05),但M2比例显著增加(P<0.001),细胞培养上清IL-1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IL-4组巨噬细胞(M0+IL-4)相比,经IL-4和姜黄素同时干预48小时的巨噬细胞(M0+IL-4+curcumin)M1比例无明显变化,M2比例显著减少(P<0.001),细胞培养上清IL-1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IL-1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5.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与对照组(M0)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比,姜黄素(10μM)组(M0+curcumin)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袭能力和凋亡率均无明显区别(P>0.05),IL-4(20ng/ml)组(M0+IL-4)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1),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与IL-4(20ng/ml)组(M0+IL-4)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比,IL-4+姜黄素组(M0+IL-4+curcumin)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6.生信分析结果显示,经姜黄素干预48小时的巨噬细胞(M2+curcumin)与对照组巨噬细胞(M2)差异基因功能富集涉及免疫激活、免疫应答、细胞代谢和细胞自噬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m TOR信号通路、溶酶体信号通路、NOD(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补肾活血方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缩小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免疫微环境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早期以“促炎反应的”M1样巨噬细胞为主,中后期以“损伤修复的”M2样巨噬细胞为主,腹腔粘连和纤维化程度随疾病进展逐渐加重;补肾活血方可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腹腔粘连的发展及异位病灶的生长;补肾活血方有效单体姜黄素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2极化抑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侵袭并诱导其凋亡;姜黄素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传统点对点的二分类检验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模式预报的整体表现,但该方法存在双重惩罚现象。本文在传统检验基础上结合FSS(Fraction Skill Score)评分和MODE(Method of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方法,对2021年7月影响四川的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开展检验评估,对比分析了华东区域BCSH模式、ECMWF模式、西南区域SW3KM和S
期刊
目的:1.研究Klotho与早期DN患者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性;2.探讨Klotho在DN足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3.阐明AS-Ⅳ通过Klotho改善DN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Klotho与早期DN患者足细胞损伤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依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把研究对象分组,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健康体检者、单纯糖尿病和早期DN患者的Klotho、Nephrin和Podocin的表
学位
习惯的养成是漫长的,并且习惯一旦养成便不会轻易改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整体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教师就应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基。
会议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研,了解启东“肝癌早诊早治”队列HBV慢性感染与脂肪肝合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利用隐结构模型,分析该类人群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药食同源制剂甘枣宁对HBV慢性感染人群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以及对各中医证型的疗效,并进一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以期从流行病学调研、中医证候分析,到临床试验探索,对HBV慢性感染合并脂肪肝有一个相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9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tic,CAS)病变严重程度与中医体质证型分类的相关性,然后从相关性最高的中医体质证型分类中选择同时进行过多模态MR检查、双源CTA成像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病例,以CAS斑块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多模态MR在CAS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多模态MR结合具有趋化活性的调节激活正常
学位
报纸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血管新生蛋白和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研究大肠癌“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中药对缺氧下WSB-1、HIPK2蛋白表达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从缺氧介导WSB-1/HIPK2信号开关探寻活血化瘀中药抗大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方法】1、通过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和血流变结果,分析“血瘀证”分布、临床分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表达的差异,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结膜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对健康人和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结构的研究目的:探索健康人球结膜上皮层、固有层和全层厚度整体分布规律,建立结膜结构层次数据库;探索结膜松弛症(Conjunctivochalasis,CCh)患者球结膜上皮层、固有层和全层厚度整体分布规律,验证CCh是局部结构的改变还是整体结膜的改变;寻找常见泪液动力学指标以及眼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健康对照
学位
背景:“解毒方”(Jiedufang,JDF)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关于JDF调节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炎性因子方面的研究较少。部分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等原因,无法应用JDF治疗。JDF组成药物之一石见穿,为凌教授门诊最常用植物抗癌药物,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为石见穿中含量较高的多酚类化学成分,并且迷迭香酸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针对肝癌炎性因子方面
学位
目的:据“线粒体功能紊乱—脊髓神经炎症反应”角度,从分子、细胞、动物多个层面,揭示参芪麝蓉丸及其有效成分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变化,干预受压颈髓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效应机理。方法:1参芪麝蓉丸对颈髓慢性压迫大鼠神经炎症及线粒体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将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植入C5-C6椎板下间隙建立颈髓慢性压迫大鼠模型。术后连续4周,每日1次,予药液灌胃。前肢抓力、BBB评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