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萨莱思”酒酿造工艺是一种古老传统的制作工艺,是维吾尔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葡萄酒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它作为维吾尔族传统葡萄酒酿造技艺而闻名全国。由于慕萨莱思酿造方式方法比较传统、工艺设备落后,生产效率较低,随着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酿造技艺已逐步被取代,逐渐消失。阿瓦提县政府为了保护此项非遗,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搭建平台,拓展市场,努力帮助慕萨莱思酒酿造工艺传承人和从业人员走出经济困境,从而帮助这项非遗获得持续生存的空间。但是这些保护和发展模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否有利于该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一个科学的完整度评价体系来衡量。但目前关于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研究都比较零散,对其保护效果的评价更是稀缺。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慕萨莱思酒酿造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经验进行梳理,对慕萨莱思传统酿造工艺生产性保护模式进行细致的剖析,系统全面的探讨在政府的主导,社会的参与,企业的措施中慕萨莱思传统酿造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发展现状,并建立维吾尔族非遗慕萨莱思酒酿造工艺生产性保护效果评价模型对其生产性保护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测评,找到了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文化效益方面,一是慕萨莱思酒酿造过程中纯手工率低、工艺流程完整度低,二是品种不够丰富多样且商标保护情况较差。在社会效益方面,一是社区居民参与度低,非遗保护意识较差,二是维吾尔族非遗慕萨莱思酒酿造工艺传承人匮乏,且年龄结构不合理。在经济效益方面,产品销量有限,带动就业人数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探索慕萨莱思等酒类传统酿造工艺类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可行之路,以期能够为酒类传统酿造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提供个案,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