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能够以自身特有的价值完善人性、宏扬个体主体性和挖掘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使受学生不断建立与社会、他人、包括自身的适当关系,并从中获得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倾向的教育,从社会价值来看,也是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上述视角来分析,情感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理当具有特殊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等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人生追求等都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而由于高校对自身定位以及教育目标的片面理解,在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往往片面强调智育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健康情感的培育,致使大学生人际交往紧张、同情心缺乏、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大学生情感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探讨的是在转型期大背景下把握转型期大学生情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当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使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体验情感、认识情感、调控情感、提升生命质量。本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转型期境遇下的我国大学生情感现状及其主要原因。在转型期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了一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感恩之心缺乏、人际交往差等现象。论文分析了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情感的冲击、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人与人的沟通虚拟化,人际情感疏远、高校情感教育的缺位、家庭情感教育的缺位等有关。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涵义、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情感教育特点。大学生情感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独特的情感需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增加情感知识,提高情感表达能力、自控能力和互动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情感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心理学理论、师生平等的教育理论等为依据,而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是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石。大学生情感教育内容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等社会情感,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情感、处理实际情感问题的理性方法、能与他人与社会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正确的情感认知、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审美情趣、合理的情感需求等。大学生情感教育则具有导向性,驱动性,灵活性等特点,进行大学生情感教育要构建合理的情感教育内容体系,以情感体验教育为基础,以自控教育为核心,以互动教育为重点。第三部分主要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实际情感教育的着力点和原则进行阐述。当前,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诸多缺陷,如大学生情感教育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大学生情感教育内容简单化;大学生情感教育方式单一化。论文提出我们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以情入手,以情育情;以需要为核心,以知为基础;强化体验育情,以美育升华情感等原则。本论文提出进行大学生情感教育应把着力点放在大学生的体验教育上,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才能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加深对情感的认识,提升审美能力和情趣。第四部分,对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构筑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情感教育体系,只有三者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感教育合力。论文提出高校的大学生情感教育渠道主要从加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情感管理、教育者以师爱与人格魅力育情、营造优雅的美育人文环境、开设专门的情感教育课程、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提升教育等六个方面入手;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作用;要探讨如何利用社会的有效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寓情感教育于社会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