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在过去的百年时间内统治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博、智能手机、网络电视这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壮大,它们改变和重塑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分享信息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融入并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个人,同时也改变了各类组织尤其是公益组织的传播方式。过去,我们经常看到穿着红背心、手拿募捐箱的公益组织员工在大街上向路人劝募;我们只能通过中央电视台了解到偏远地区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众;我们无奈的通过邮局汇款的方式给孩子们捐钱捐物;我们和需要救助的人之间至少间隔了政府、公益组织两层,导致救助不能及时送达。如今,得益于新媒体技术,信息的流通变得更加顺畅。当今世界的趋势正是公益与新媒体的结合,于建嵘“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邓飞“免费午餐”、王克勤“大爱清尘”、孙春龙“老兵回家”,越来越多的个体和草根公益组织通过新媒体方式实现了公益的传播,而这种趋势对于类似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官办垄断的善于控制话语权的公益组织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官办公益组织遭遇到个体和草根公益组织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力图研究中国公益组织传播方式和所取得的传播效果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对有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公益组织的公益传播和传播学的一些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学者们在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之后由中国红十字会遭遇到微博信誉危机的情况展开思考以及关于信息双向流通理论的支撑,提出了本文的4个研究假设,既传统媒体条件下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单向非对称模式、新媒体的运用使得公益组织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由单向非对称模式转化为双向对称模式、双向对称的信息交流模式传播效果更好、媒体互动性与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随后以问卷的形式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假设的检验,得出了媒体互动性与传播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之后进一步概括分析了使用新媒体对于公益组织传播效果的影响,罗列了其特点和优势。然后结合前文和自己的思考,总结了新媒体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最后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为反例,说明了公益组织不重视新媒体这种双向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在公众中形成的巨大负面影响。随后描述了红十字会在危机之后转型的举措和其在近期四川雅安地震、微博互动等方面的进步来对比,进一步说明公益组织应该多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进行公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