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影响着粮食产量安全,控制了种业,等于控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食物的供给。我国种业起步相对国外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自《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业市场化也就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国内种子企业“多、弱、小”,品种选育及推广水平非常低。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种子消费国,常年用种量为125亿公斤,市值达600多亿元,并且持续增长。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先锋等跨国种业公司登陆中国市场,凭借完善的管理体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丰富的品种推广经验,这些跨国企业迅速占领中国种业市场,民族种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缩小,严重威胁我国种业安全。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种业科研能力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中国种业科技研发实行“双轨制”,造成科研院所研发能力强,但是没有推广能力;中小企业有推广渠道,但是育种科研能力很弱,这显然难与市场对接。此外,国内对于转基因的科学普及不够,社会上的转基因食品事件如湖南黄金大米事件,造成大众对转基因的恐慌,这也严重制约了我国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种业的发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投入经费搜集种子基因资源,偷取和克隆了国内很多种子基因资源,又从中分离并克隆有用的基因并申请专利。一旦在科研领域丧失优势,外资将全面控制我国种业,我国种业安全奖面临巨大挑战。从现状来看,国外种业公司已经控制了我国大部分的蔬菜种子市场,一部分粮食作物种子市场,我国种子进出口贸易常年保持逆差,种业对外依存度在逐步增高,中国种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在加大;同时外资与国内企业注册成立了大量的合资公司,并在技术层面控制着这些公司的发展,对我国种业的控制力在逐渐增强。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国内外种业比较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种业安全的影响等方面出发,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全面剖析我国种业安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