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并分析相关机理。方法:36例住院患者,男 11例,女 25例,平均年龄64±2.6岁。入院检查无禁忌症后,在C型臂X光机监控下或在CT定位下行PVP治疗。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3例,转移瘤3例。共76个椎体,胸椎47个,腰椎29个。以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百分比将椎体压缩程度分为4度。用进口低粘度骨水泥,其粉液比例为1:0.6,注射量为0.5~4.0ml。术中造影以观察其回流情况。术后行X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骨水泥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并以此作为注射量多少的指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测量术前、术后VAS值进行评估。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定期随访4~13个月。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计量资料的配对t检验与计数资料的秩和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去分析。结果:本组36例共穿刺成功76个椎体。术前VAS 为7.6±1.4,术后72小时VAS为3.7±1.3,与手术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p<0.001﹚。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无效(NR) ,轻微有效(MR),部分缓解(PR) ,完全缓解(CR)。脊柱稳定性主要根据X线或CT检查了解椎体有否进一步压缩来进行评估。随访4~13个月,止痛效果肯定,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椎体进一步压缩及脊髓受压征象。<WP=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转移瘤疗效好且稳定。未见术后椎体进一步塌陷。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不成比例关系。C型臂X线机与CT联合应用定位准确,注射过程可监控有利于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