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地下水对当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系列关于水量和水质的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就是要弄清楚该区域地下水的循环模式。因此,在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开展地下水循环模式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本次研究基于以往在伊犁河谷地区所做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对研究区活动断裂的水理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断裂对地下水循环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三条典型剖面上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划分了典型剖面上的地下水流系统,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和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水动力学和水化学的方法进行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总结出了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新构造运动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循环径流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由新构造运动产生和复活的活动断裂对地下水循环径流的影响。北部盆山间断裂多为阻水断裂,导致北部山区的基岩裂隙水不能对平原区地下水进行充分的补给,而南部的山前断裂为导水断裂,使得南部山区的基岩裂隙水能够及时地补充平原区的地下水。而平原区内部断裂多起到抬升地下水位,使得地下水位切割地表而排泄成泉。(2)北部由山前至伊犁河冲积细土平原区,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水向HCO3-SO4和SO4-HCO3型水以及SO4型水转变,阳离子由Ca2+和Mg2+向Na+、Ca2+和Mg2+转变。南部察县山前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几乎所有类型的地下水均有出现,推测是由于南部山区基岩裂隙水补给导致,中部平原区以HCO3-SO4型水为主,阳离子主要为Ca2+和Mg2+。冲积细土平原区仍以HCO3-SO4型水为主,局部地区存在HCO3型水,推测是由于地表水充分补给形成。研究区地下水中同位素由山前向伊犁河径流过程中表现出逐渐富集的趋势,但由于受到不同水源的补给,地下水中同位素会出现上下波动。(3)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北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河道潜流补给、山区降水补给以及冰雪融化后的河水补给,并沿地表河流方向径流,沿程可能接受河水的入渗补给以及灌溉水入渗补给,大西沟—果子沟一带的地下水自北向南径流,在妖魔山一带受到第三系地层隆起地层阻挡或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排泄成泉,并继续向南径流,受到阻水断层的影响,在清水河一带溢流成泉,各泉排泄汇集形成泉集河,并在向伊犁河汇流过程中补给地下水。霍尔果斯地区在接受北部冰雪融水的补给和河流入渗补给后,向南径流,在冲洪积扇边缘靠近沙漠边缘一带,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经过强烈的蒸发作用排泄掉一部分地下水,其余地下水经中部或深部循环排向伊犁河。南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降水补给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以及径流途中河流的入渗补给,经由平原区的三级断裂的影响,地下水沿着断裂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在伊犁河冲积细土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区域,地下水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再一次排泄,最终排向伊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