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在这十年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快速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当中。2003年至2011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与此同时,我国频繁地遭受贸易伙伴对我国设置的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贸易摩擦频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将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对外贸易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从不同产品分类的角度来讲,为了甄别不同类型的贸易品进出口弹性的差异,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测算这两种分类方法下我国不同类型的贸易品的进出口弹性。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讲,本文将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内的占中国贸易量70.7%的2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作为本文的研究范围,对其出口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研究,理解贸易结构、贸易增长方式和贸易政策的影响。本文在构建贸易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在协整框架下,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与收入和价格构成的动态关系。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按照加工程度将进出口产品分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工业制成品;按照在一个连续的垂直差异化产品集之内产品的单位价值,将质量竞争性产品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分别来测算这两种分类方法下我国不同类型的贸易品的进出口弹性。随后,为了获得更为稳健的估计结果,本文采用面板协整方法结合FMOLS方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弹性进行再估算。最后,并进一步对不同性质国家组群的贸易弹性进行了比较,探讨其马歇尔--勒纳的适用性。并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得不到满足的结论,说明货币贬值不能改善这些国家的贸易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