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学上,长期以来存在于美国和中国这样的经济共生现象非常明显。中国通过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禀赋参与国际分工,实行出口导向的政策扩大对外贸易,从而获得巨大的贸易利益和积累了巨额贸易盈余。这些外汇储备主要借给美国使用。从货物贸易上看,作为出口目的地,美国占中国出口的接近20%,如果再加上香港的转口贸易,美国市场占到中国整个出口超过30%。美国为中国提供市场和作为贸易顺差来源国,中国为美国提供资金,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失衡中的平衡。对于这种失衡的发展,也就是不平衡的持续性,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争论:可持续和不可持续。那么,中美经济共生的现象是否可持续?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中国是否继续保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是否为美国提供金融支持。而是否提供金融支持取决于中国是否持续保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如果中美之间贸易是平衡的,中国也就不需要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也就没有借债的资金购买中国的产品。如果中美贸易不平衡具有持续性,中美两国的经济共生还会继续。而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入手。理论界也不断探讨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别从统计差异、人民币汇率和美国的出口管制等等方面展开分析,其中汇率论是讨论的重点,但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导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减少,反而增加的幅度更大。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这一观点学界已经达成共识,认为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中国由于开放的贸易政策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了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仅出口规模,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很多制成品最终组装一般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中国依靠劳动力资源禀赋,较多集中在加工组装部分。美国在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导致美国主要在关键核心部分工序的生产。在中国对美国的最终产品出口中,不仅仅有中国加工组装的附加值,还包括从国外进口的中间产品,而且这些进口中间产品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不仅仅只是中国的贸易收益。本研究总目标是在利用新的计算方法衡量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上检验中美贸易不平衡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接着在考察垂直专业分工影响因素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对中美之间的这种经济关系的可持续性作出判断,为中国采取对应的措施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一:关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的计算。该部分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测度垂直专业化程度的计算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更精确的计算出口中包含的中间产品的比例。利用这个方法,结合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和分离的贸易数据,本研究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地理分解的结果表明来自于美国的垂直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来自于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相当高。这些结构都表明垂直专业化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研究内容二:垂直专业化与中美贸易不平衡关系的实证研究。国际垂直分工导致生产工序在国际间的转移,由于各国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等禀赋上的不一致性,就导致了贸易不平衡的产生。该部分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利用前面对垂直专业化程度的计算结果,根据理论分析的框架分析垂直专业化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系,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对美国的垂直专业化、与美国的垂直专业化以及与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验证了三个假说。即研究假说一:随着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国对美国出口垂直专业化程度相应大幅提高,垂直专业化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不平衡;研究假说二:出口美国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虽然非常高,但在中国出口中,从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小,也就是说与美国的垂直专业分工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非常小;研究假说三:对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研究内容三: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研究。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FDI显著的导致了垂直专业化。由于流入中国的FDI主要是成本驱动型的,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其它成本的增加,垂直型的FDI不断减少。另外由于垂直专业化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溢出效应,反而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有挤出效应,在制造业FDI流入比例不断减少的情况,中美贸易失衡将逐步走向贸易平衡,中美经济共生现象不可持续;最后根据东南亚国家的案例,了解垂直专业化导致的贸易不平衡的发展方向。虽然贸易失衡将逐步走向贸易平衡,但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使得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加大。短期内中国应该增加从美国的中间产品进口的比例以消除贸易结构的错位,进而减少贸易摩擦。长期上看中国应该提高国内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使中国巨大的出口规模能真正的对经济增长起到作用。另外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