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世界人口非传染性疾病死因的首位。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经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但是PCI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再狭窄、心功能下降等问题,影响了介人治疗的远期疗效。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能够有效防止PCI术后再狭窄,改善PCI术后各种临床症状。因此在PCI术后中医药的应用有良好的前景及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存在中医药应用混乱、缺乏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依据,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PCI术后的中医治疗。本文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中医药情况展开临床调查,为PCI术后标准化、规范化应用中医药提供参考。[研究目的]: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中医药应用情况的客观调查,为PCI术后标准化、规范化应用中医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upway标准电子病历录入平台,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1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明确患者中医辨证、中西药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upway标准电子病历录入平台,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西药使用的频率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56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1.57±13.21)岁,男女比例为1.69:1。阿司匹林使用率为96.15%,β受体阻滞剂为62.1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为80.77%,调脂药为89.74%,硝酸酯类为81.41%。中医辨证标实证中血瘀证123例(78.85%),所占比例最多,痰阻者77例(49.36%) ;本虚证中以气虚最多见,气虚者95例(60.90%),其次为阴虚,阴虚者46例(29.49%)。高达89.74%使用静脉中药,其中使用最多的四位静脉中药依次是:舒血宁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口服中药以活血、益气、化痰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药是:丹参、党参、半夏、瓜蒌、红花、川芎、黄芪、枳壳、赤芍、陈皮。[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血瘀、气虚、痰浊、阴虚为主。中药使用上活血药物和益气药物占主导地位,中药静脉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