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学院派文人,李健吾的人生经历和戏剧创作包蕴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健吾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方,政治、商业与艺术种种夹缝之间苦苦抉择这一生存境遇的大致勾勒,表现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徘徊于使命和个性之间的两难心态和历史宿命。 全文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夹缝中选择的困惑。概述李健吾融会古今的创作视野、博采中西的知识背景和挣扎于功利与审美之间的现实情怀,分三个部分。 一、现代·传统。在激烈批判封建礼教压抑、束缚人的思想、个性和情感的同时,理性主义者的宽容心态和观众的现实需要又使李健吾的作品暗含着对传统观念的某种妥协。当然,这是在现代价值观念基础上,对传统进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体认。 二、西方·中国。西方是构成李健吾基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要基础,但是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又直接决定了李健吾接受西方的角度与立场。李健吾的剧作是在传统与外来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基于现实需要的崭新创造。 三、政治·商业·艺术。文学的自觉意识使李健吾力图疏离政治与商业的功利化要求,但是传统的道德情怀和现实的必然趋势,又使李健吾不得不密切联系时代政治主题,对戏剧的商业化倾向做出让步。 下篇:悖论中挣扎的矛盾。李健吾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是深深交织在一起的,他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本身,就包含着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承担。李健吾在政治诉求和个性诉求之间的进退失据,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个性与使命的交融。李健吾早期的剧作,对于个人独立以及意志自由的热烈追求和他对下层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是基本一致的,但已暗含着生命的自由感和社会的使命感的某种对立。 二、个性与使命的冲突。抗日战争使李健吾主动靠近政治、融入集体,这使他剧作的民族化色彩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但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人物个性的遮蔽。 三、个性与使命的两败俱伤。抗战胜利的社会现实使李健吾由满怀希望变为失望乃至绝望。对于民族命运的强烈责任感迫使李健吾进行了残酷的自我反省,由此丧失了作为社会变革倡导者的精神优越感,自觉自愿的放弃了对个人独立的坚持,但这却使他无法真正履行对社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