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职业用嗓者因需长时间高强度用嗓,一旦出现嗓音误用或滥用极易引发嗓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呼吸、发声、共鸣方面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如呼吸支持不足、呼吸发声不协调、响度音调异常、发声音质异常、共鸣音质异常等。根据疗法的原理与以往的临床验证结果可知,半阻塞声道训练与重读治疗法能够改善嗓音功能,但各自的作用具有局限性,两种疗法相整合或能很好地针对职业用嗓人的嗓音障碍特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综合性嗓音疗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用嗓者因需长时间高强度用嗓,一旦出现嗓音误用或滥用极易引发嗓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呼吸、发声、共鸣方面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如呼吸支持不足、呼吸发声不协调、响度音调异常、发声音质异常、共鸣音质异常等。根据疗法的原理与以往的临床验证结果可知,半阻塞声道训练与重读治疗法能够改善嗓音功能,但各自的作用具有局限性,两种疗法相整合或能很好地针对职业用嗓人的嗓音障碍特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综合性嗓音疗法——半阻塞实时重读治疗法,并通过临床验证其对于改善职业用嗓人士嗓音障碍的疗效,旨在全面高效地改善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的嗓音功能。研究一为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与普通成人嗓音功能的比较研究,比较平均年龄为31.13±8.49岁的30名(26女4男)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与平均年龄29.27±6.76岁的30名(26女4男)普通成人的嗓音功能水平,以提炼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的主要嗓音特点,为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职业用嗓者组被试的肺活量、最长声时、最大数数能力、基频微扰、幅度微扰、声门噪声、声带接触率微扰、最高声强和最高音调指标均与普通成人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职业用嗓者存在错误的呼吸方式、呼吸支持不足、呼吸发声的协调性差、发声紧张、响度与音调控制力不佳以及不充分使用共鸣腔体的问题。研究二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职业用嗓者嗓音障碍的特点入手,整合使用重读节奏与半阻塞声道因素,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半阻塞实时重读治疗策略在嗓音障碍职业用嗓者嗓音训练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共选用20名嗓音障碍的职业用嗓者被试,分为半阻塞实时重读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各10人。结果显示,经过半阻塞实时重读策略治疗的被试,其呼吸方式正确率从0%提升至100%(p=0.000<0.01)、肺活量从3856±1058 ml提升至4165±1019 ml(p=0.005<0.01)、最长声时从11.84±3.11 s提升至16.22±3.95 s(p=0.005<0.01)、最大数数能力从17.00±6.06 s提升至22.07±5.39 s(p=0.007<0.01),表明呼吸支持能力与呼吸发声的协调能力显著提升;声门噪声从-7.82±3.96 d B下降至-16.37±4.06 d B(p=0.007<0.01)、基频微扰从0.70±0.71%下降至0.18±0.09%(p=0.022<0.05)、幅度微扰从4.27±1.44%下降至1.56±0.29%(p=0.005<0.01)、声带接触率微扰从6.19±4.15%下降到1.39±1.09%(p=0.005<0.01),表明嗓音音质显著改善,音域范围显著拓宽,呼吸节律的控制力与共鸣腔的使用均得到改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职业用嗓者嗓音障碍的特点,提出并验证了针对性的半阻塞实时重读治疗策略,该策略具有以下特点:(1)以重读治疗法的节奏型为主线贯穿治疗过程,遵循呼吸、发声、共鸣板块的功能特征与训练框架,循序渐进地采用不同节奏型提高患者对言语肌群的控制力;(2)提取半阻塞声道训练中的关键技术,使用简单便捷的阻塞工具与方法,提供长时的声道阻塞锻炼呼吸肌群的肌力;(3)整合半阻塞因素与重读节奏,使声带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嗓音训练,提高训练效率的同时,降低声带疲劳受损的风险;(4)利用现代化康复设备提供实时视听反馈,便于患者实时自我监控。
其他文献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巩固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依据。实验设计不仅是科学探究的环节之一,还在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科学思维养成的重要途径,对落实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PTA量表作为一种实操性强的评价工具,能够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学生的某种行为表现,PTA量表根据评分标准将学生的不同表现划定为不同的等级。它先
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多年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大、中、小学的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总体上较差,学生的科学本质观需要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发现SSI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实施SSI教学影响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1)使用SSI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可行性;(2)在SSI教学中显性科学本质教学是否较隐
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高阶思维,强调学会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迁移应用及批判反思。基于深度学习的时代背景与深化课程改革的需求,学习者的学习不能再停留在追求掌握知识的浅层学习,而应向更高层次的深度学习迈进。深度学习也将成为促进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本研究以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为例,引入深度学习路径,探究“深度学习-复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校空间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师生重要的生活依托,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学校空间变革越来越受到重视。既往研究多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分析学校空间内部的秩序建构与师生权力关系,或从建筑学上关注对学校空间的改造,又或从管理者立场探讨学校空间的教育功能,以学生视角展开的研究较为有限。鉴于此,本研究从学生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空间体验和感受,描述和阐释学生的学校空间认知、需求和互动,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视角下的
目前,国内外皆被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但这并没有阻挠到科技、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加速各种资讯的快速传播,这也使得教育领域受到冲击,培养出适宜于新形势需要的人才由此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在此种全球背景下,传统复习教学方式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之处,亟需探索出一种适应全球化人才培养需求的,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生物知识学习效率的新生物学教学方式。本文选取贵州省贵阳市某中学高三年级X班的56名
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提升残疾人教育水平,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与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6年8月,国务院颁布《“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完善中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加强对残障学生的支持保障服务。”为贯彻落实《纲要》要求,教育部和中国残联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选出6所高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本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具备的核心技能,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复杂的信息和资源,需要人们正确分析、评估和推断,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批判性思维能力如何有效培养一直是热点话题,研究者对此的研究和讨论包括批判性思维培养应当采取何种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等。有研究指出创造问题解决的环境,给学生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充分进行协作交流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对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基层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型至关重要。而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对促进社区自治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并不完善,无法及时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变化和个体需要,亦无法充分发挥治理功能,社区教育功能亟待完善。本文便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切入,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对社区教育功能的完善展开研究。通过
计算思维教育作为促进21世纪核心技能发展的重要方式,符合“教育要面向未来”的基本逻辑。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计算思维纳入四大学科核心素养,这意味着官方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已聚焦到K-12阶段。只有具备计算思维能力才能在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成为技术的创新者和未来的开拓者。计算思维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此为背景,首先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数据素养成为智能时代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养之一,对数据素养的培养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编程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Python编程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必修内容,为培养数据素养提供新的实践环境。本研究以培养高中生的数据素养为主要目标。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数据素养模型及其培养实践的研究现状,总结数据素养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