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前臂骨间后动脉分支及穿支的走行规律、穿支血管的数目、位置、蒂长和外径,为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侧新鲜中国成人上肢标本进行乳胶灌注后显微解剖研究。系统观测骨间后动脉分支及穿支的走行、穿支血管的数目、穿支的位置、起始的外径、穿支血管蒂长;前臂后皮神经在前臂背侧的走行分布及横径;另选取1侧新鲜标本进行模拟手术设计。所有测量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侧标本解剖观测发现:骨间后动脉起自骨间总动脉,在距肱骨外侧髁下方(74.60±1.24)mm处穿骨间膜至前臂后侧,分为骨间返动脉、骨间后动脉尺侧支、骨间后动脉桡侧支;20例标本共出现骨间后动脉桡侧支肌间隙穿支20支,每侧1.0支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0.67±0.07)mm,穿深筋膜前长度(44.82±2.24)mm;尺侧支共出现146支穿支,平均每侧7.3支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0.44±0.08)mm,穿深筋膜前平均长度(19.93±7.26)mm;相邻穿支血管存在交通支形成血管网,为游离移植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在距尺骨小头近侧9.5cm处,前臂后皮神经内侧支的横径为(0.32±0.07)mm。结论骨间后动脉存在较恒定穿支血管。尺侧支在距尺骨小头近侧7cm~10cm区间内穿支血管外径(0.50±0.06)mm,携带源动脉可获得较长的血管蒂,满足游离穿支皮瓣的解剖学要求。目的探讨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25例应用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其中采用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穿支皮瓣修复4例,采用骨间后动脉尺侧支穿支皮瓣修复21例。切取皮瓣面积大小为3.0cm×2.0cm~6.0cm×3.5cm。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皮瓣外形、感觉恢复情况、手指外形及功能的恢复。结果本组25例皮瓣,22例顺利成活,1例皮瓣出现动脉危象,经血管危象探查血管移植术后成活;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1例及时行危象探查血管移植术后成活,1例因静脉栓塞无血管移植条件,给予创缘放血、活血、抗凝等对症治疗,约0.8cm2的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受区一期愈合,供区仅残留线性疤痕。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感觉恢复达S3级,基本恢复手指的外形及功能。结论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口径与指动脉口径相近,可携带皮神经重建感觉,颜色及质地与手指相近,对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指小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