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下一代移动电子设备的需要。锂硫电池以其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低的成本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但是锂硫电池中间产物多硫化物(Li2Sn,n=4~8)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和负极锂枝晶的生长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发展。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新型正极材料、电解液、粘结剂及负极等方面对锂硫电池开展大量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制备新型氟醚电解液和高浓电解液,缓解了铿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改善了电池电化学性能,提高了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降低了电池的自放电。采用氟代醚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F-EPE)作为共溶剂与乙二醇二甲醚(DME)混溶作为锂硫电池电解液溶剂,以1 M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研究了氟代醚作为共溶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与目前广泛使用的LiN03作为添加剂的1 M LiTFSI DOL/DME(v/v,1/1)电解液相比,F-EPE/DME基电解液可以降低多硫化物的溶解,缓解“穿梭效应”,并在金属锂表面形成一层较为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保护锂负极,从而显著提高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在没有添加LiNO3的情况下,F-EPE/DME基电解液也可以很好的工作,锂硫电池表现出高的库伦效率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1 C电流密度下经过50次循环后,应用1 M LiTFSI F-EPE/DME电解液的锂硫电池放电容量维持在900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7%;而1 M LiTFSI DOL/DME电解液的锂硫电池放电容量为768 mAh g-1,容量保持率仅为67%。同时,应用1 M LiTFSI F-EPE/DME电解液的锂硫电池也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2 C倍率下其放电容量仍可达464 mAh g-1,为0.1 C的42%。自放电测试显示,与DOL/DME基电解液相比,F-EPE/DME基电解液可显著降低锂硫电池的自放电率。溶解度实验和紫外可见光谱测试表明,多硫化锂(Li2S8、Li2S6和Li2S4等)在F-EPE/DME基电解液中具有较低的溶解度,可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显示,与DOL/DME基电解液相比,应用F-EPE/DME基电解液的电池负极表面形成的SEI层较为致密,有效抑制了电解液中的多硫化物对金属锂负极的腐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高浓电解液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F-EPE/DME电解液的基础上,将锂盐浓度增加到3 M,可进一步降低多硫化物的溶解,抑制“穿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应用3MLiTFSIF-EPE/DME电解液的锂硫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高的库伦效率:0.1 C电流密度下经过56次循环后,电池放电容量仍高达1028 mAh g-1,库伦效率维持在97%以上。溶解度实验和紫外可见光谱测试表明,与1 M LiTFSI F-EPE/DME电解液相比,多硫化锂在3 M LiTFSI F-EPE/DME电解液中具有更低的溶解度。SEM和EDS分析表明,应用高浓电解液的电池锂负极表面同样形成了一层较为致密的SEI层,同时SEI层中氟元素含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