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在前期处方优化的基础上,以优化方为回乳抑增颗粒的制剂处方,制得回乳抑增颗粒。本文按现代化制药工艺,优选制剂工艺来制得颗粒剂,改善原剂型的诸多缺点,并对新剂型进行了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稳定性的考察。同时通过比较颗粒剂与原汤剂的疗效差异,确定新剂型的治疗效果,为后期药物推广和医院制剂再申请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浸膏得率、迷迭香酸和哈巴俄苷的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初步选择回流提取方式进行提取,对溶剂、温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针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进行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筛选出最优的提取条件,并制备高泌乳素血症模型,以验证提取条件选择的准确性。而后选取成型性和吸湿性、溶化性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辅料选择进行单因素考察,初步选择最优辅料;且针对粘合剂乙醇的浓度、辅料比、辅料与浸膏比和烘干温度进行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制剂成型的主要因素,选择出最优的条件,还对颗粒的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进行了研究。而后按优选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的进行了中试放大实验。2.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回乳抑增颗粒中夏枯草进行鉴别,使用夏枯草对照药材和熊果酸对照品为参照,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5)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在365nm下进行检测;并对回乳抑增颗粒中浙贝母进行薄层显色,以浙贝母对照药材和贝母甲素为参照,环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2:1)为展开剂,以改良的碘化铋钾为显色剂,作为鉴别浙贝母的指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回乳抑增颗粒中迷迭香酸、大麦芽碱进行含量进行考察,并制定其指纹图谱;并按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检测颗粒项下指标,对性状、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等进行检测。并对中试样品进行检测,以市售包装为每袋10g,制定质量标准的最低限度,作为质量控制标准。3.以回乳抑增颗粒的性状、粒度、干燥失重、迷迭香酸和大麦芽碱的含量为检测指标,做加速实验。将样品分别放置于40±2℃的常湿条件下和75%±5%的常温条件下,于0、1、2、3、6月末分别取样进行各项的检测。长期稳定性是将样品放置于常温常湿的阴凉通风处,于0、1、2、3、6、9、12月末取样检测,评价各项指标的稳定性。4.用未孕成年wistar雌鼠,除空白组外,均依次皮下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10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25天和黄体酮注射液5天,每天一次,制备乳腺增生伴高泌乳素血症模型。以乳癖散结胶囊、溴隐亭作为阳性对照,空白模型组为阴性对照,回乳抑增原剂型组(水提组)、回乳抑增颗粒组、辅料组,并以空白正常为对比考察,进行了回乳抑增颗粒对乳腺增生和高泌乳素血症的药效学研究。结果1.筛选回乳抑增颗粒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40%乙醇浓度6倍体积提取三次,每次0.5小时,并用高泌乳素血症模型验证了最优提取工艺。筛选回乳抑增颗粒的最优成型工艺条件为:与浸膏等量的辅料(乳糖:糊精=2:1),80%乙醇70℃烘干。后制成中试颗粒三批:141120、1141121、141122,三批颗粒剂的成品量的RSD%为2.03%。2.夏枯草TLC鉴别中于365nm的紫外等下观察,斑点与三批供试品荧光斑点一致,且阴性中无干扰。浙贝母的TLC鉴别在喷碘化铋钾后显示的斑点与三批供试品斑点一致,均显橙色斑点,且阴性中无干扰。回乳抑增颗粒中每袋至少含迷迭香酸的含量标准为6.0mg,大麦芽碱的含量为2.2mg。并制备十批供试品来建立了对照指纹图谱。3.回乳抑增颗粒在加速实验考察中,在温度为40±2℃和湿度为75%±5%情况下,性状、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迷迭香酸和大麦芽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而长期稳定性考察三个月,迷迭香酸的含量均在6.0mg以上和大麦芽碱的含量均在2.2mg以上,均无明显变化。4.在药效学考察中,从病理乳腺组织切片来看,辅料组与混合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回乳抑增颗粒组乳腺增生情况基本恢复;而泌乳素指标中,回乳抑增颗粒组的激素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优于回乳抑增原剂型组。结论优选出方法稳定的制剂工艺,且放大制备了三批中试样品;根据所制得的中试样品制定了方法可行的质量标准;且对其进行了6个月内加速实验和长期稳定性,结果稳定;最后经过药效对比发现制得的颗粒剂在治疗乳腺增生和高泌乳素血症的效果优于原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