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醇提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病程长,持续发作等特征,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1]。临床治疗RA的常用药物多为非甾体类、糖皮质激素类等抗炎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需长期服用。因此从中药寻找和开发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特点,给中药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利用代谢组学来研究生物系统的整体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为中药的整体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组前期镇痛、抗炎谱效学研究证明了,茜草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多种成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探讨茜草抗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本研究基于UPLC-QTOF/MS方法,利用代谢组学的工具,采用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模型,对AIA大鼠血样、尿样质谱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挖掘RA相关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并结合病理生理和临床生化指标,对RCE治疗RA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1.RCE治疗AIA大鼠抗炎活性评价
  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通过足爪肿胀度、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物和炎症因子等指标的测定,结合病理和临床生化指标,评价RCE对AIA大鼠的抗炎作用。
  2.RCE治疗AIA大鼠的血样、尿样代谢组学分析
  通过对大鼠血样、尿样生物样本进行样品前处理考察、分析条件优化、方法学考察,建立AIA大鼠模型血样的UPLC-QTOF/MS代谢指纹图谱。将大鼠血样、尿样质谱原始数据进行峰对齐、峰识别、归一化等预处理,再导入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IMCA-P14.0中,进行PCA、OPLS-DA分析,通过得分图(Score plot)直接地呈现不同组间的区分情况。首先,对比Con组与AIA组大鼠血样、尿样代谢情况;其次,对比各组大鼠血样、尿样在不同时间点代谢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样、尿样代谢情况。考察药物干预后,AIA大鼠血样、尿样代谢情况,从而推测大鼠代谢物变化趋势,结合VIP值(VIP>1)与t-test检验法(P<0.05),筛选差异代谢物。根据分子量和二级质谱化合物离子碎片裂解规律,通过METLIN、HMDB等在线数据库检索,对其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将差异代谢物在KEGGPathway、HMDB和MetaboAnalyst等数据库检索,分析RA相关的代谢通路,对茜草治疗RA的整体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探讨其潜在抗炎机制。
  结果:
  1.RCE治疗AIA大鼠抗炎活性评价
  给药后,Dex组大鼠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由于其不良反应致使大鼠体重增长最缓慢,RCE中和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足肿胀情况较AIA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AIA组大鼠脾脏与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P<0.05),给药结束后,RCE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肝脏和脾脏脏器指数(P<0.01,P<0.001)。RCE各剂量组均可以明显改善AIA大鼠肝脏、脾脏和关节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并且RCE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给药组可以明显降低AIA大鼠关节组织中TNF-α、PGE2和NO的含量(P<0.01,P<0.01,P<0.01),下调IL-1β、PGE2和P65蛋白的表达(P<0.01,P<0.001和P<0.05),上调Bax蛋白的表达(P<0.001);RCE低和高剂量组明显降低AIA大鼠肝脏组织中MDA和MPO的含量(P<0.05,P<0.01),RCE高剂量组显著增加SOD的含量(P<0.01),明显降低NO的含量(P<0.01)。RCE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Foxp3蛋白的表达(P<0.01,P<0.001)。
  2.RCE治疗AIA大鼠血样、尿样代谢组学分析
  本研究建立了最佳血液、尿液样品前处理和UPLC-QTOF/MS分析条件。利用SIMCA-P14.0软件,对AIA大鼠血样、尿样质谱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随着给药时间增加,各给药组与AIA组逐渐分离,并逐渐向Con组靠近,在给药第21天时,RCE高、中和低剂量组均与AIA组明显分离,说明RCE能够逆转AIA大鼠血样、尿样代谢紊乱情况。其中,血液中共鉴定了10种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到了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分解代谢,色氨酸代谢、萜类骨干代谢、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6种代谢途径;尿样中共鉴定了7种生物标志物,参与了苯丙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氧化损伤和色氨酸代谢等5种代谢通路。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炎症发生后,萜类骨干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分解和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影响值最大,受到严重的干扰,可以作为RA潜在的代谢通路,推测RCE可能通过调控四条代谢通路代谢情况来产生治疗作用。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AIA大鼠血样、尿样代谢指纹图谱。血样中共鉴定出10生物标志物,涉及了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分解代谢,色氨酸代谢、萜类骨干代谢、葡萄糖醛酸化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6种代谢途径;尿样中共鉴定了7种生物标志物,参与了苯丙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氧化损伤和色氨酸代谢等5种代谢通路。其中,萜类骨干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分解和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影响值最大,受到严重的干扰,可以作为RA潜在的代谢通路,推测RCE可能通过调控这些代谢通路来产生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垃圾减量,消毒彻底,并且将焚烧余热产能,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但焚烧厂垃圾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也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一样成为水处理中的技术难点。  临安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原采用“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膜分离”的流程进行渗滤液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氨氮(NH4+-N)等处理效果。随
东苕溪是杭州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因其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东苕溪重要支流余英溪和太平溪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和水的氢氧同位素技术识别水体硝酸盐的污染源,结合SIAR模型解析研究区水体四种主要污染源的贡献率。本研究揭示了余英溪和太平溪水体硝酸盐的来源,阐明水体硝酸盐的转化,为控制东苕溪水体硝酸盐污染和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本研究以转玉米C4型pepc基因T1、T2代小麦植株和受体对照周麦19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转基因小麦功能旗叶的PE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研究并建立了转基因高光效小麦光合速率对光强、温度和C02浓度的响应曲线,分析了大田条件下转基因小麦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对高温强光胁迫反应特性,并对部分转基因T1代小麦和对照的单穗重、千粒重做了比较,获得以下研究结果:  1.测定了转基因T1代小麦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集纤维、蛋白、油用于一体。色素腺体和棉酚是棉花的重要性状。植株部位棉酚的存在是棉株自身防御病虫危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由于棉酚的存在,致使棉子中棉子油和棉子蛋白不能用于人畜食用。我国每年棉花种植面积在500万公顷以上,年产棉子600万吨,其中含棉子油100万吨、棉子蛋白150万吨左右,因此大量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资源被白白流失而不能加以利用。针对此原因,育种家们试图培育棉株中
学位
直接饲喂微生物(Direct-fed microbials,DFMs)被认为是一个改善瘤胃微生态和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潜在途径。直接饲喂微生物是将微生物制剂直接添加于饲料中,以改善消化和肠道卫生。本研究分三个试验探讨了DFMs对湖羊瘤胃发酵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研究体外添加DFMs对有机物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二,研究体外添加DFMs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三,研究日粮中添加DFMs对湖羊生产
目的:  本课题以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按部选穴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运动的干预效应差异,并从分子生物学、脑功能影像学等角度探讨按部选穴针刺后产生效应差异的物质基础及机制,为按部选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穴部位不同,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中脘组、胃俞组、内关组、足三里组进行实验,从胃运动的角度,采用SPECT/CT记录评
学位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安全、合理性等问题备受关注。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对于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但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多不明确,单一或者几个成分的药动学行为特征能否表征中药的整体体内过程有待探讨和论证。灯盏细辛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短亭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目的:  比较蚂蟥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Whitmaniapigra Whitman,AW)结肠迟释微丸(colon delayed-release pellets,CDP)与普通微丸(regular pellets,RP)的抗血栓作用,并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通路探讨AW抑制静脉血栓(ve
目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广泛流行的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D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而且与肠道菌群有密切的关系,但是FD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与宿主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