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建小口径的动脉(<6mm)和静脉时,由于人工血管植入体内后常激活机体凝血过程,形成血栓,最终导致临床移植失败。因而如何改善小口径人工血管材料的抗凝能力,提高远期通畅率,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优良的性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收到特别的关注,聚己内酯(PCL)是一种理想的可降解热塑性半结晶聚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通过体内体外的生物相容性经过研究,得到美国食物药品管理部(FDA)批准,允许PCL相关的一些药物和药物传输设备的使用。但是,PCL的应用受限是由于它疏水性和高结晶度。通过对PCL血管膜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改善其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从而减少血浆蛋白吸附,避免血栓形成,从而提高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本课题以载药涂层改性方法为基础,利用同轴静电喷涂技术,制备载药核壳微球,抗凝药物包裹于可降解高聚物内层,将该微球喷涂于制备好的PCL多孔血管膜上,利用相同溶剂的溶蚀作用,核壳微球形成界面作用力良好的功能性涂层,从而改善血管膜材料的抗凝性能,提升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本课题先进行了PEG-PCL纯组分微球的工艺探索,以PEG-PCL为原材料,溶剂为二氯甲烷,通过调节溶液浓度以及电喷过程参数来考察微球的成球性和粒径分布;然后以纯组分微球的电喷参数为基础,采用同轴电喷法进行PEG-PCL/肝素微球的制备;再利用复合法制备PCL多孔膜材料,通过电喷的方法,将核壳微球负载于优选的PCL多孔膜材料上。通过调节电喷过程参数得到结构良好且粒径可控的载药核壳微球,利用SEM/TEM、FTIR、XRD等方法对制备好的核壳微球进行形貌及结构的表征,证明了电喷微球核壳结构的存在;再通过孔隙率计算、静态接触角测量以及拉伸断裂测试对PCL多孔膜材料的亲水性、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并优选,最后对载药微球修饰PCL多孔膜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发现改性后PCL膜材料的接触角显著降低,亲水性改善;并且由于肝素缓释作用,血液相容性提升,具备一定的抗凝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