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致盲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通过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筛查,已发现63个基因与RP有关。RP1基因突变占ADRP致病突变的2%~7%,仅次于RHO和RDS。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RP1基因在宁夏地区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按国际通用的RP诊断标准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110例RP患者,其中包含35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RP(ADRP)患者和75例散发患者(SRP)为RP患者组,同时收集100例正常对照者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3~5ml,EDTA抗凝,采用DNA提取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全基因组DNA。按基因库的RP1基因序列资料(GeneBank登录号:NG009840),参照Payne等报道的方法对RP1基因进行PCR引物设计,在设计引物时使其扩增区域覆盖RP1基因的4个外显子及其附近拼接位点中的内含子,共设计、合成21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和直接测序法进行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多因素分析和基于网络的评分软件PolyPhen、Sorting Intolerant FromTolerant(SIFT)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RP1基因共检测出11个变异位点,其中错义突变6个:p.Gly706Arg、p.Arg872His、p.Asn985Tyr、p.Ala1670Thr、p.Ser1691Pro、p.Cys2033Tyr,同义突变3个:p.Gln1008Gln、p.Lys1152Lys、p.Gln1725Gln,非编码区域突变2个:c.788-92T>C、c.*247A>C。p.Lys1152Lys和c.*247A>C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RP患者组第3内含子c.788-92T>C的突变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1);3’-侧翼序列区c.*247A>C的突变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 P<0.01),且与RP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1.11, P<0.05)。在110例RP患者中,发现83例患者均同时携带p.Arg872His、p.Ala1670Thr和p.Ser1691Pro三个错义突变。在正常对照组中有22例出现p.Arg872His的突变,另有36例同时出现p.Ala1670Thr和p.Ser1691Pro突变。三个错义突变在RP患者中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χ2=59.87, χ2=33.21; P<0.01)。PolyPhen分析显示,p.Arg872His、p.Ala1670Thr、p.Ser1691Pro均为保护性突变。SIFT分析显示,这3个突变对RP均表现为保护作用。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携带上述3个突变的PR患者平均年龄为43.54±12.32岁,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为30.54±13.68岁,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50±0.38;未携带上述3个突变的PR患者平均年龄为34.87±17.60岁,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为21.06±16.24岁,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40±0.33;2组患者夜盲出现的平均年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 t=2.11; P<0.05)。结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RP患者中,RP1基因的致病突变率低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群。研究发现非编码区域碱基改变c.*247A>C的突变与RP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Arg872His、p.Ala1670Thr和p.Ser1691Pro突变均系单核苷酸多态现象,三者的协同出现可能对RP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能降低了RP1基因致病突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