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事调解员制度完善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商事调解实践发展迅速,不仅成立了多家专业化的商事调解机构,受案数量和金额也逐年攀升新高。国家层面也越来越重视商事调解在解决商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保障调解与诉讼及仲裁的对接。此外,我国在2019年正式签署了《新加坡调解公约》,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对商事调解的重视,我国商事调解与《新加坡调解公约》间存在的种种不衔接之处也得以倒逼我国商事调解不断改革,促进商事调解的国际化发展。商事调解的高度专业性与复杂性要求商事调解员需要具备商事调解有关的各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阻碍我国商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调解员制度,商事调解员的任职资格、行为准则以及违反行为准则的规制措施都尚未形成规范化规定,这难免使得商事调解员的专业性、规范性及信任度都不够高。因此,为了应对商事调解实践发展的需求,衔接《新加坡调解公约》的国际标准,提升我国商事调解员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有必要完善我国商事调解员任职资格、行为准则及违反行为准则的规制制度。针对商事调解员任职资格模式,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许可制,而普通法系国家多采用认证制模式。虽然各个国家规定有所不同,但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随着商事调解员职业化的发展,许多国家都成立了统一的商事调解员资格认证机构,负责对商事调解员的认证和考核,而且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调解员,都十分强调对商事调解员的培训。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不仅对商事调解员的任职资格至今没有统一规定,而且也没有成立统一的商事调解员资格认证机构。为了促进我国商事调解员的职业化和规范化发展,顺应商事调解的国际发展潮流,有必要借鉴他国做法。具体来说,一是基于我国法律传统和商事调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将来时机成熟时制定调解法,并对调解员的任职资格做出统一最低限度要求;二是由司法部牵头,联合国际商会、律师协会以及商事仲裁委员会和各个调解机构的力量成立一个专门的商事调解协会,专门负责商事调解员的认证和考核;三是将商事调解员认证资格的取得以商事调解员是否参加并通过专业培训作为重要依据,并由司法部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和标准。针对商事调解员的行为准则,商事调解员的行为准则有两方面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商事调解员应当遵守哪些形式的行为准则;二是商事调解员的行为准则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针对第一个问题,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在调解法中对调解员的行为准则进行明确规定,而普通法系国家更倾向于提供一些非强制性规范措施指导调解实践的发展。实践中,各个商事调解机构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也都争相制定规范本调解机构调解员行为的调解规则或者调解员行为守则。关于第二个问题,各国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大都强调调解员的保密义务、利益冲突披露义务以及中立公正义务。对于我国来说,不仅没有在法律层面上形成统一的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而且在现行的司法指导意见中对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的具体内容规定的也不够明确。总的来说,虽然商事调解注重灵活化及市场化发展,但随着调解实践的不断发展,对调解员行为进行法制化规范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因此,我国应当制定统一的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一方面在将来的调解法中为商事调解员制定最低限度的合法性要求,同时倡导成立商事调解协会制定统一的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为商事调解员规范其行为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对于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的具体内容,应当界定商事调解员保密义务、利益冲突披露以及中立与公正义务的具体内涵和标准,为商事调解员应当如何履行这些义务提供明确的指导。最后,即使对商事调解员行为准则做出了明确规定也不能完全保证调解员会严格遵守该行为准则。商事调解员如果违反行为准则不仅可能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且如果调解员伙同当事人虚假调解还会侵犯案外人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对商事调解员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进行规制。针对商事调解员违反行为准则如何规制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为权利受侵害的当事人及案外利害关系人人提供救济途径以及追究商事调解员行业及法律责任三方面进行。根据《新加坡调解公约》的规定,权利受损人可以通过申请不执行和解协议的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受虚假调解等情形而被牵连的案外利害关系人,则可以借鉴针对虚假仲裁的处理办法,即由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只有对严重违反行为准则的调解员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才能真正约束调解员的行为。一般来说,商事调解员严重违反行为准则不仅可能需要承担行业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我国来说,我国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将调解员严重违反行为准则的情形作为不予确认的情形之一,但有些条文的表述仍存在理解歧义且与《新加坡调解公约》的相关规定存在不衔接之处,而且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案外利害关系人救济制度及调解员责任制度。因此应当在司法确认中衔接《新加坡调解公约》的规定,赋予权利受损人申请不执行和解协议的权利,并明确因调解员违反行为准则而不执行和解协议的具体标准;同时应当建立案外利害关系人执行异议制度及明确调解员法律责任。
其他文献
为了回应保护生态环境的现实需求,《民法典》将生态环境损害纳入侵权责任的调整范围,突破了传统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范围,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提供了依据。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愈加广泛,但司法实践中面临着适用条件认定不明确和实现方式适用不明确两个问题,不利于发挥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真正作用。因此,在《民法典》视域下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明确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条件、实现方式具有一定研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经济环境也变化不定,我国互联网不断向传统商业经济发起挑战,对食品行业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着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食品行业也需要相对应地跟着时代的变迁来改革新的商业模式,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更好地创造并发挥自己新的市场价值。在技术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时代,食品行业在经营理念上也在不断地更新,有些食品企业已经开展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收获了很大的线上红利,引起
学位
近年来,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环境行政命令可以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后果进行矫正与消除,从而恢复原有的法律秩序,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天然的适配性。但在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环境行政命令却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环境行政命令是行政机关依照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相对人履行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意思表示。通过审视环境行政命令在法律规范上的规则样态和
学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基本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良好的国内发展时期,民营企业的生产力被充分激活,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国内民营企业的数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由于民营企业设立的标准并不高,其数量快速增长,彼此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社会对其发展提出了新
学位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以来,产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国家出台“十四五”规划,提出调整上游资源性产业结构、企业节能减排等等的一系列措施,这样使各种企业面临更为复杂和艰巨的经营环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企业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纷纷对企业内部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组成因素之一是采购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对于公司是否能在新的宏观微观条件下建立并维持长期的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学位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愈发深入,许多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近年来,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各大汽车主机厂纷纷利用全球采购零部件的方式来降低制造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环境中,如果要保持汽车制造商的快速发展,那么一套符合行业特点,能够让管理人员依靠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定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当前供应商管理体系而言,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可通
学位
国际民商事的日益密切交往催生了大量涉外婚姻关系的产生,由此产生了涉外夫妻间的财产关系。这种关系的法律适用小到会影响家庭内部的稳定,大到会影响国家的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夫妻财产关系的冲突规范之设定、夫妻财产制度规定之差异,使得夫妻财产的法律冲突问题不得不被我们重视。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在涉外夫妻财产法律适用的案件中有明显的裁判特征。从数据呈现的结果上看,在涉外夫妻财产关系的案件
学位
绩效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在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吃大锅饭”的分配模式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绩效管理工作仍开展得不平衡。H公司作为施工企业,由于行业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其产品的唯一性、工作的流动性和项目的一次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难度较大,推行绩效管理更是困难重重。鉴于此,本研究对H公司的绩效管理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位
在我国环境公益保护领域,主要有三部法律及三项司法解释提供国家层面的规范指引,并先后创设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从适用范围、诉讼目的、诉讼请求和原因行为等角度看,广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能够为二者协调互动提供合适场域。依规定来看,立法者意在以磋商和公告程序实现前置程序的应有功能。然则实践现况不尽如人意,政府磋商与环保组织起诉前缺乏互相沟通的关键一环,引发了磋商与公益诉讼间衔接不畅;检
学位
外资国家安全审查作为主权国家或地区审查外国投资、维护安全利益的制度工具,是平衡东道国国家安全和外商投资者风险利益的调节器。但由于“国家安全”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和模糊性,过度的国家安全审查行为很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工具,从而造成对外国投资者的权益的损害。因此,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对外投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赋予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决定司法审查权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