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亚慢性氟中毒动物模型,从分子水平研究GSH-Px基因表达与氟中毒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氟中毒发病机制,为氟中毒防治和毒性评价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方法:清洁级三周龄SD大鼠(远交群)64只,雌雄各半。购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o:0052958;许可证号:SCXK-(军)2007-017;质量检测单位:重庆市实验动物质检中心。动物房室温18~22℃,昼夜设计为12h交替。大鼠用全价颗粒饲料喂养,自由饮用自来水。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根据大鼠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每天定时给予去离子水灌胃,染氟组每天定时按10mg/kg,20mg/kg,40mg/kg的剂量将NaF溶于去离子水中灌胃。根据Dean氏分类法对实验大鼠的氟斑牙情况进行分类,分别于1个月和3个月时留取24h尿后处死,留取血清和肝脏组织进行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尿氟含量检测参照《尿中氟化物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WS/T 89-1996)》;血氟含量检测参照《血清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WS/T 212-2001)》;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均采用氧化指标专用测试试剂盒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技术对肝脏组织GSH-Px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ELISA试剂盒对大鼠肝脏组织GSH-Px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数据,结果采用(?)±s方式表达。结果:染氟组大鼠门齿出现白垩,光泽消失,呈不同程度氟斑齿;随染氟剂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氟斑牙症状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慢于对照组;提示染氟组大鼠处于氟中毒状态。染氟组血、尿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3个月组高于1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浓度下降(p<0.01),血钙浓度随染氟剂量增加而下降,其中1个月组下降更为明显。肝功能指标检测发现染氟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增加(p<0.05),1个月与3个月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P含量随染氟剂量增加而下降(p<0.05),1个月组下降更为明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肝细胞水肿范围逐渐增大,肝细胞变性和再生现象逐渐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脂肪变性现象随染氟剂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逐渐明显。生化分析显示:血清、肝脏中NO和MDA含量随染氟剂量增加逐渐升高,随染氟时间的延长,NO和MDA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SH-Px活性随染氟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随染氟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不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染氟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SH-Px mRNA表达含量较对照组减少,且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高剂量组GSH-Px mRNA表达量较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ELISA试剂盒对GSH-Px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染氟组大鼠肝脏中GSH-Px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变化趋势与GSH-Px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1、染氟剂量与氟斑牙症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2、氟中毒大鼠体内存在氧化损伤,且染氟剂量与肝脏组织氧化损伤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时间剂量效应不明显,机体有一定的代偿作用。3、本实验提示GSH-Px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氟中毒引起的大鼠肝脏抗氧化功能受抑制的潜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