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政府组织就是指独立于市场和政府之外的,以志愿求公益的社会组织。它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及组织性等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现代公共管理主体之一,非政府组织具有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公民权益、实现社会自治等功能,对于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民主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全球兴起了一场结社革命的浪潮,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其数量、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各国社会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时至今日,一个由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三大部门构成了现代社会格局已初步形成。
但是,非政府组织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事物,无论是在西方抑或中国,它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对于西方而言,它是在国家和社会二元对立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基督教慈善精神的培育下逐渐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社会福利国家危机、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等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时至今日,虽然还存有诸如商业化、官僚化、志愿软化等失灵现象,但总体而言,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已经成为西方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中国而言,非政府组织虽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民间结社现象等,但是严格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却起步较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头。自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自主空间和社会自主空间逐渐生成,非政府组织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政府逐步从社会领域的退出,迫切需要填补社会管理领域的空白,这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与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在基础性条件、现实背景以及发展的现实状况等方面均存有较大的差异。在基础性条件方面,二者存在着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在现实背景方面,二者虽都是在市场化、民主化、全球化及信息化的背景下兴起的,但是,在发展的具体环境方面存有较大的不同;在发展的现实状况方面,二者的发展路径、与政府的关系、自身能力、公民的参与和支持力度等方面存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深入考察中国与西方非政府组织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了深刻认识和思考,并提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理应在借鉴西方发展经验和充分认识中国与西方差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社会转型和公共管理为视角,尽快地实现本土化发展。这种本土化即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公共管理理念,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应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可强求与西方模式相适应。因此,基于以上认识,在现阶段,中国非政府组织本土化发展应着重强调两种形式,即补余和合作形式。同时,应采取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非政府组织自律、外部监督及评估机制、培育公民社会等措施,以推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本土化发展,服务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