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其特点是脑部有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以及由于这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后果,癫痫的确定要求至少有一次癫痫发作。WHO与我国合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终身患病率约为7‰,约900万人罹患癫痫,每年约65-70万新发病患者。尽管随着癫痫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其治疗目前仍以口服抗癫痫药物为主。对于新诊断的癫痫患者,目前强调单药治疗的原则。单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无药物间相互作用等优点。合理的单药治疗能使百分之七十的患者获得无发作。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少则3-5年,多则终身服药。在这一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逐渐显露,尤其是对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自上世纪被发现以来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上市,癫痫的治疗不再仅限于临床发作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传统的具有肝酶诱导作用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对骨代谢及骨密度存在不良的影响,而具有肝酶抑制作用的丙戊酸类同样存在这方面的负作用。新型抗癫痫药物中,托吡酯、奥卡西平等影响骨代谢的数据同样也有报道。左乙拉西坦,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抗癫痫药,添加治疗对多种癫痫发作类型均有良好的疗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单药治疗国内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关于左乙拉西坦对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鲜有报道,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目的:选取新诊断的癫痫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研究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的疗效及其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0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既往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新诊断癫痫患者42名,其中男性24名,女性18名,年龄在4岁-74岁,既往三个月内出现至少3次以上癫痫发作,给予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成人初始剂量为1000mg/d,分两次口服;儿童初始剂量为20mg/(kg·d),分两次口服,如无发作,维持此剂量,如有发作,则可加量至成人2000mg/d,儿童40mg/(kg-d)。观察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与服药前的基线期相比,[1]完全控制:无发作;[2]有效:发作减少≥50%;[3]无效:发作减少<50%。并于服药前及服药6个月时行脑电图检查,同时测量每位癫痫患者腰2-腰4椎体、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值,记录骨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及各个阶段的不良反应。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结果:1.34例(40例/型)癫痫病人,LEV单药治疗1个月时完全控制无发作34例/型,无发作率85%;有效35例/型,有效率87.5%;LEV单药治疗6个月时,完全控制无发作32例/型,无发作率80.0%;有效36例/型,有效率90%。1个月与6个月时的无发作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LEV单药治疗6个月后,发作间期存在痫样放电的患者,75%(9/12)脑电恢复正常,情况明显改善。3.与治疗前相比,LEV单药治疗6个月后,癫痫患者各个部位骨密度无明显改变,骨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亦无明显改变。4.本研究中,11例病人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8例发生在儿童,情绪激动及易激惹5例,均发生在儿童。所有症状均较轻,未特殊处理,未影响癫痫的治疗。结论:1.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起效迅速,临床疗效显著,对各个发作类型疗效较好。2.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癫痫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3.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善明显。4.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无严重不良反应,情绪激动是常见反应,但症状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