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诗歌研究二题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古老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第三次发生正面交锋。中国文明遇到的考验和挑战,只有落实到每个生命个体的思考和体验上,才能呈现出它真实的意义。吴历研究,是中西文化交通史上的一个热点,因为他本身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同时鲜明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精神文明的文化人。本文绪论部分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吴历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梳理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两个吴历研究的突破口。第一章首先揭示了吴历诗歌和艺术隐逸风格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即他参加了反清复明活动,主观思想原因即在儒学导师陈瑚的影响下他形成了追求“独善其身”的态度和对历史的反思批判。其次分析了吴历受到元四家艺术精神的影响,以及他的诗歌中“逸格”的表现符号。第二章,主要通过对他的《三巴集》《三余集》中的天学诗歌的分类解析,发现他接纳和吸收的西方文明的传统。重点论述了他在接受和传播西方天主教文明传统中采用的贴近下层的传播方式,他在中国现实社会中遇到精神困惑和压力,及其创造地运用中国文化经典对《圣经摩西之歌》进行的翻译和诠释。
其他文献
1985年左右的小说创作以其形式上的创新性与内容上的深广性,而被称为“小说革命”。这场革命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文学界经历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大变革之后的必然结
新时期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既面临着“文化大革命”遗留下的问题,又面临着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强烈的反思精神、急迫的“未来忧患”意识和开放的观念形态,导致了
革命话语与启蒙话语的碰撞是《文艺理论与批评》的重要特征。两种话语的碰撞并非来自期刊本身,而是来自它与当时著名思想家李泽厚、文艺理论家刘再复、文学史家陈思和等启蒙
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都市化的背景下,羌族刺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只有兼具民族文化艺术内核和当代审美趣味的羌族刺绣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通
《金屋月刊》创刊于1929年1月,1930年9月停刊,共出1卷12期。由邵洵美和章克标编辑,它是邵洵美独立创办、编辑的第一个刊物。由于其出版者邵洵美的身份暧昧,《金屋月刊》长期
无核白葡萄果实采后落粒可分为果柄断落、湿落和干落三种类型 ,以干落为主。果柄上分布大量的皮孔 ,采后失水干萎速度快 ,因此 ,葡萄保鲜贮藏的关键在于控制果柄的衰老
自20世纪20年代鲁迅发表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山》以来,现代历史小说经历了30年代的繁荣期以及4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但是,作为文学史上一次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对于现代历史
在中国当代新诗史上,昌耀是一位重要的但其价值很难说已经被充分认识了的诗人。他一生命运多舛,却从未放弃过命运的抗争。可以说,他的诗歌创作历史,就是与命运抗争的历史。而
绩效考评,又称绩效评价,是一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是建立评价模型。事实上,评价对象均含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评价对象的不同特征,而这
和凝是五代的重要文人之一,他仕历五代,官居显赫,是五代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的经历者、参与者。和凝平生著述颇丰,然留下来的作品甚少,未能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