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化空缺的可译性问题及其习语翻译技巧。全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论述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第二章阐述图式理论特别是文化图式理论的概念、特点、实质和类别。
第三章详细阐述文化空缺的定义,文化空缺产生的的原因;习语的定义,习语中的文化空缺因素,习语的分类,习语的文化特征等。
第四章从文化图式的角度论证习语中文化空缺的可译性。通过分析文化空缺与文化图式的关系,指出在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中出现文化空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脑海中缺乏相应的文化图式。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将源语文化中相应的文化图式转换到目的语之中,就为文化空缺的翻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人类的感情、思维模式、认识大自然的方法大体上是相通的,所以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图式是可以转换的。文化的相互渗透性以及语言的普遍可接受性为文化空缺提供了可译性基础,当然这种可译性是相对的,在翻译过程中造成某种文化意义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章论证了文化图式理论在文化空缺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文化空缺翻译的成功与否应看相应的文化图式在多大程度上被忠实地传递了。在已有讨论的基础上,针对文化空缺提出了六种具体翻译手段,包括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解释,补偿,借用及意译。以上翻译手段均从文化图式的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六章通过相关理论的介绍和实例分析,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探析了文化空缺的可译性及其常用翻译技巧。把文化图式理论引入翻译领域,希望为解决由文化空缺所形成的翻译障碍提供一个可供继续研究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