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组织,即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的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妥善地加以设计和编排,以形成课程结构和类型的过程。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课程要素也是课程组织的基本线索或脉络。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随即正式出台。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体现了更加全面的语言能力观和课程观。语言能力观和课程观的变革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组织。因此,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使其忠实地反映新的课程观和语言能力观成为新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之一。同时,此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为英语课程组织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长期以来,英语课程组织的单一性与我国各地英语师资水平、英语学习环境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国英语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这一名称的改变预示着范型的转换,《标准》的基本理念为英语课程组织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课程管理体制、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英语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局限于狭隘的学科视野,存在着重教学方法研究,轻课程内容研究的现象。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既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开展英语课程组织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对丰富我国英语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组织,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阐述研究的缘由;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是对国外外语课程组织研究及我国英语课程组织研究情况的述评。 第二章分析和阐述英语课程组织的基础理论。首先分析了不同的课程观、语言观及语言学习观对英语课程组织的影响和制约,然后阐述了面对各种观点,英语课程开发者应该采取的基本立场。 第三章对英语课程组织的情景进行了分析。英语课程组织应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更应以对现实情况的把握为基础。因此,第二章先后分析了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英语语言环境、英语课程资源、现行测试、评价类型、师资情况、学习 者等因素对英语课程组织的影响和制约,指出英语课程组织必须立足上述实际,协调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四章在本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讨了英语课程组织的取向。不同的课程观、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对英语课程组织的情景的认识衍生出不同的课程 目标取向,进而导致英语课程组织的不同取向。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首先,分析了英语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和由此而生的单一目标取向的课程组织和综合目标取向的课程组织。其次,分析了英语课程的行为目标取向和生成性目标取向,比较了由这两种目标取向而出现的两种课程组织取向:结果取向的课程组织与过程取向课程组织的特点。论文指出,上述英语课程组织的取向都各有利弊,英语课程开发者应尽量平衡各种取向,探索符合本地的英语课程组织。 第五章论述了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分析了英语课程内容应包括的构成要素、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并着重分析了英语语言类型和几类重要的课程要素的选择方法。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本章指出,以学生的全人发展为目标的英语课程组织不仅应包括英语的语言形式(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和语言技能,还应包括学习策略、文化内容、交际任务、情感态度等。本章接着论述了英语课程选择的标准,并分析了语言类型、语言形式、功能意念、话题、文化内容、技能、任务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方法。最后,本章指出,关于课程内容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不是单向的由目标指向内容的制约和指导的关系,而是动态的互动的关系。其次,课程内容不仅是我们事先选择的那些知识、经验和活动,而且还包含了蕴含在这些成分背后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这些是我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无法包容的“活”的课程内容。再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都受英语课程目标取向的制约,课程开发者往往是带着一定的组织框架去选择课程内容的。 第六章探讨了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英语课程内容的组织模式的选择和英语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的选择。论文指出,对英语课程内容加以组织时,首先要对课程内容的主要的组织要素或组织线索进行抉择,这样就形成了课程内容的各种各样的组织模式。这些模式尽管纷繁复杂,但总是隶属于一种或多种课程组织的取向。论文对几种主要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各自应用于我国英语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