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应激和心理应激是人类正常生命进程中不可避免、与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事件,二者与老年性痴呆病理特征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生成密切相关。然而对于氧化应激、心理应激尤其是二者共同作用时脑内Aβ1-42及其代谢途径中相关分子的变化,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确定D-半乳糖致氧化应激损伤的适宜剂量。根据文献统计结果,选择75、120、150和1000mg/kg剂量的D-半乳糖,连续8周注射,观察小鼠认知功能及脑内氧化酶学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四个剂量D-半乳糖均能导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下降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但对不同指标损伤程度不同,结合小鼠给药期间的一般状态变化,我们选取120mg/kg做为氧化应激模型适宜剂量。其次,通过D-半乳糖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急性束缚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采用行为学、生化检测、放射性免疫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探讨氧化应激、心理应激尤其是二者共同作用对小鼠认知功能和脑内Aβ1-42表达的影响。三个应激组小鼠脑内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增加,心理应激和复合应激组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升高,表明氧化应激和心理应激模型是可行性的。三个应激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伤,其中氧化应激对空间认知损伤明显,心理应激和复合应激对空间和非空间认知都有损伤。三个应激组中小鼠脑内Aβ1-42表达均有增加,而且复合应激组较单一应激组增加更明显。最后,探讨脑内Aβ1-42表达增加可能的代谢机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考察脑内Aβ1-42的生成、降解和转运途径中主要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表明,三种代谢途径都参与了不同应激条件下脑内Aβ1-42的代谢,其中BACE1表达上调可能是氧化应激和心理应激诱导脑内Aβ1-42生成增加的主要途径;MMP-2和IDE表达的增加,说明降解过程参与了应激条件下脑内Aβ1-42的清除;氧化应激和心理应激组中IDE表达不同,提示在不同应激原作用下,发挥作用的降解酶及作用程度可能不同;三个应激组中LRP-1表达增加,RAGE表达变化不明显,说明氧化和心理应激下,脑内Aβ1-42会向脑外转运,而脑外Aβ不会向脑内转运,可能是机体在应激刺激下的保护机制。复合应激能增加单一应激中BACE1的表达,可能与氧化应激和心理应激共同作用有关。复合应激中MMP-2和LRP-1表达较单一应激明显增加,有利于机体清除Aβ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