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受到资源配置倾斜、融资效率低下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经营规模小、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其资质不符合银行贷款标准,且内部机制存在缺陷、信息披露质量低等加重了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会相对低估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和还款能力。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资金损失的风险,会要求中小企业承担较高资金使用成本或是直接拒绝提供贷款,一方面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到资源配置倾斜、融资效率低下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经营规模小、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其资质不符合银行贷款标准,且内部机制存在缺陷、信息披露质量低等加重了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会相对低估中小企业的信用资质和还款能力。金融机构为了规避资金损失的风险,会要求中小企业承担较高资金使用成本或是直接拒绝提供贷款,一方面高利息会使得企业难以承受资金利息压力,导致偿还困难,增加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资金不足也会使企业发展到影响。数字金融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累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用评估,能够降低中小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门槛、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因此,研究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基于此,本文在理论分析部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关理论出发,阐述了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首先按企业办公所在地将2011-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了横向匹配,其次基准回归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金融资源错配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制及路径,最后基于地区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进行分组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数字金融能显著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2)从具体的传导机制来看,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缓解金融资源错配,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3)数字金融对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及内部治理较差的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因此本文从加强数字金融体系建设、支持数字金融机构因势利导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资源及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指境外资金自由流入境内市场和境外投资者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本国证券市场交易中,是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推进金融双向开放的重点环节。从沪港通、深港通再到近几年的股市、债市被纳入国际指数并不断提高比重,以及证监会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北向资金净流入同比翻番,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综合实力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的认可。A股纳入M
分类问题是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之一。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数据能够被观测和收集到,分类方法也被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常用的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线性的分类方法不能解决非线性可分的问题;很多分类方法只适用于二分类问题,不能进行多分类等。本文通过研究非参特征变换相关的方法及其在多分类问题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改善这两方面的问题。非参数的方法在分类问题中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其中Fan和Feng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优化的关键时期。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疆大省,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优化升级空间,加快云南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升级,提升云南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对于云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研判云南省产业关联的动态化特征,探讨各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演变过程,可以
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发展趋势如日方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越来越受重视,我国极力倡导经济发展应遵循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同时强调经济发展不能抛下生态环境,更不能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代价。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双碳”远景目标,即计划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新政策,鼓励绿色环保企业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也在约束高污染
当前,我国经济仍是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仍是以中低端产业为主,其发展水平、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且由于受到环境、资源的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像过去依赖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模式已难以为继。考虑如何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
维护金融系统安全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之一,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其风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具有高度关联性,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第三方支付发展至今,监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其行业规范性的整顿与引导,使得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之间开始由恶性竞争关系向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转变。新的时代背景将导致第三方支付对商
以往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收入增长,但目前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趋严重,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是在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平等地为社会大众提供金融服务。互联网技术具有信息覆盖广、交易成本低等特点,因而数字普惠金融有望实现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进而促进收入分配的均衡。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所具有的普惠性,本文比较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和乡村家庭收入的不同影响。本文通过使用家庭追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呈现出显著的“脱实向虚”态势,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实体企业的重心从单一的主营业务转移到流动性强、收益性高的金融领域,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然而企业出于不同动机配置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准确厘清我国企业金融化驱动机制,是政府部门制定“脱虚向实”政策的必要环节。当企业金融化由预防性储蓄动机驱动时,能为公司拓展融资途径,周转公司资金需求,服务实体产业发展;当
技术创新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首要驱动力。但长期以来,由于金融排斥等因素造成的金融资源错配导致我国金融资源长时间内更倾向于流向生产效率较低的国有大型企业,而生产效率更高、产出效益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尽管具有更显著的技术创新活力,却普遍遭遇资金制约,这严重限制着中国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蓬勃发展。数字金融迅猛发展,为解决这一掣肘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普惠金融
近年来,以高铁、航空等为代表的高速交通方式迅速发展,我国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际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而在这城市间一体化水平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中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09%上升到2021年的64.72%,在这2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了高速增长。因此,城际一体化必然伴随着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使空间城镇体系不断演变。而每个城市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