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牛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型家畜之一,在国内的饲养量居畜牛类首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疾病抗性,包含丰富的遗传资源和广泛的基因库。而肺脏作为黄牛的重要功能器官,除了极为重要的呼吸作用以外,还承担着调节机体水液的运输、排泄、免疫和造血功能。但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其在呼吸过程中更容易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是最容易得病的器官。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的快速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60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361),“GPR50 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0ZYD017),“褪黑素相关受体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牛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型家畜之一,在国内的饲养量居畜牛类首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疾病抗性,包含丰富的遗传资源和广泛的基因库。而肺脏作为黄牛的重要功能器官,除了极为重要的呼吸作用以外,还承担着调节机体水液的运输、排泄、免疫和造血功能。但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其在呼吸过程中更容易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是最容易得病的器官。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的快速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研领域。它能够对单个细胞的所有转录组进行测序,可以根据单个细胞的表达谱特征以高精度分辨率识别细胞类型和细胞状态,鉴定新的细胞类型,是分析目标表型背后复杂细胞分子机制的强有力工具。目前,已经有关于牛属动物视网膜、皮质、睾丸、骨骼肌、尾椎间盘、性腺等器官单细胞层面的研究,但肺作为哺乳动物重要的呼吸和造血器官,目前仅报道了人、小鼠和猪的肺细胞图谱,牛属动物肺脏的单细胞图谱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首次描绘了完整的黄牛肺脏单细胞全转录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转录组测序筛选了黄牛与高原牦牛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基因在黄牛不同细胞大类间的表达情况进行定位。取得了如下成果:(1)本研究首次构建了黄牛肺脏单细胞全转录图谱,包含9种细胞大类和39种细胞类型。具体的细胞大类有:B细胞、浆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DC、T细胞,其中B细胞包含2种细胞亚类(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内皮细胞包含4种细胞亚类(a-Capillary cell、动脉内皮细胞、静脉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包含6种细胞亚类(I型肺泡上皮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Basal cell、纤毛细胞、Club cells、CAV1+Epithelial cells),成纤维细胞包含6种细胞亚类(外膜成纤维细胞、Col13a1+Fib、Pericytes 2、气道平滑肌细胞、Fib-1、Fib-2),T细胞包含15种细胞亚类(循环T细胞、Naive CD4+T cells、Exhausted CD4+T cells、Effector CD4+T cell、共刺激细胞、Th1 cells、CD4-C1、CD4-C2、CD4-C3、CD4-C4、Naive CD8+T cells、Cytotoxic CD8+T cells、CD8-C1、CD8-C2)。此外,细胞亚型鉴定过程还发现存在中性粒细胞和ILC。(2)本研究在上皮细胞亚类中定义了1种新细胞类型(CAV1+Epithelial cells),在成纤维细胞亚类中定义了2种新细胞类型(Fib-1、Fib-2),在T&NK细胞亚类中定义了6种新细胞类型(CD4-C1、CD4-C2、CD4-C3、CD4-C4、CD8-C1、CD8-C2)。(3)基于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出2318个黄牛与牦牛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84个基因表达上调,1134个基因表达下调。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调节、细胞趋化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和自然杀伤细胞激活等与免疫反应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还发现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花生四烯酸代谢、造血细胞谱系和c AMP信号通路等与低氧适应性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与生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将差异表达基因映射到黄牛肺脏9个细胞大类后,发现有34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这9个细胞大类中,包括上调基因213个,下调基因134个,且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免疫细胞上。此外在映射结果的基础上发现了PON3,CYP2B6,LY75,CXCL2,ACOD1,TREM2,CD22,CR2和GIMAP4共9个潜在的新标记基因。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肺脏的单细胞数据,为牛属动物肺脏的研究提供了广普性参考,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牛属动物肺脏细胞亚型的认识。
其他文献
清末,因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侵略,导致中国西南边疆出现危机,特别是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西藏的觊觎,使清政府决定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四川与西藏接壤的川边地区位置独特,是连接四川与西藏的重要通道,历来有“治藏必先安康”的说法。但是,清末时期的川边地区不仅受到外敌觊觎,内部也出现混乱。因此,为了达到“保藏”目的,清政府开始加强对川边地区的治理。清末的川边治理最早开始于四川总督丁宝桢
隐喻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许多学者最初将隐喻视为语言的修辞手段。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后,隐喻研究开始由传统语言学转换到认知语言学领域,概念隐喻诞生。根据概念隐喻,隐喻被看作是我们大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可以让我们感知世界。另外,概念隐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语篇建构方式,它为学者们探索语篇连贯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在以往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语篇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是诗歌、政治或商业语篇,
为深入了解猪乳中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对采自四川西昌的大约克猪(n=32)共50个乳样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含量、3种蛋白质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乳中一种高分子量蛋白(HMWP)进行了初步纯化和鉴定。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大约克猪的初乳、常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泌乳第1天(D1)乳中蛋白质含量最高;SDS-PAGE在乳中检测到酪蛋白、免疫球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乳清酸蛋白和高
遗传多样性是动物进化的基础,对物种的生存、适应和进化具有重要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越高,种群就越容易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因此遗传多样性水平反应了一个物种或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散是指在一定选择压力下,物种从出生地向其他地区迁移的行为,是动物整个生活史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在扩散时,个体可能会付出死亡和未知栖息地的代价,同时也会获得避免近交和更多繁殖机会的利益。当代价和利益不平衡时,自然选择会促
本论文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研究对象,对该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理论渊源作了梳理,接着从文学本位出发,分析了该理论中最重要的三个概念(主体间性、交往行为、生活世界)对诗学的启示作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战后德国的社会历史环境关系密切。二战后联邦德国在经济上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政治上各种政治力量激烈交锋,又维持了整体政局稳定;在文化上,则背上了发动战争和屠杀的精神负担。哈贝马斯在这种社会语境开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畜种,牦牛乳营养丰富而产量较低,但牦牛与普通牛的杂交后代(犏牛)产乳量显著提高。本研究在四川省红原县采集牦牛乳样68份和犏牛乳样41份,比较两种乳的生化成分差异和β-酪蛋白基因型,探索犏牛产乳量提高的分子基础,并建立快速鉴别牦牛乳掺入普通牛乳的方法,为牦牛和犏牛乳品质的研究和监测提供帮助。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测定牦牛和犏牛日挤乳量、常规乳成分和乳蛋白质的组成。结果
本文在抗菌肽Tachyplesin Ⅰ(TP Ⅰ)的分子结构特征基础上,以提高TP Ⅰ抗菌活性的同时降低其溶血性为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展设计,改变了母肽TP Ⅰ的结构参数,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肽TP Ⅰ-Y4,并研究了TP Ⅰ和TP Ⅰ-Y4的构效关系与抑菌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TP Ⅰ-Y4是保持TP Ⅰ的肽链长度与电荷数不变,将形成二硫键的四个半胱氨酸用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替换。经过生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特有牛种,是高原畜牧业最重要的优势畜种,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是影响肉嫩度和保水性的重要结构蛋白,决定了肉制品的质构、风味和加工特性。但是,一些天然蛋白质由于易受切碎、腌制、烹饪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少表现出能很好地满足食品工业各种需求的理想功能特性。大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香
β防御素广泛分布在植物、哺乳动物和昆虫中,是机体抗感染中第一道防线粘膜的关键因子。为了深入研究牦牛β防御素124(Beta-defensin124,DEFB124)和β防御素127(Beta-defensin127,DEFB127)的基因结构特点、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采用PCR扩增、原核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染色、透射电镜、肠道微生物测序、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
目的:对羊源菌株XM06进行鉴定并探究其致病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乳酸酚棉蓝染色、扫描电镜和ITS基因对菌株XM06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真菌负荷测定、HE染色、Masson染色、透射电镜、RT-q PCR、免疫荧光和转录组测序等方法探究构巢曲霉菌株XM06对小鼠的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结果:菌株XM06在PDA上呈暗绿色,边缘白色绒毛,中心粉末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