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财务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不仅决定了企业资产的各项配置,影响着企业资金链的结构,并且决定着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成本。合理并适合企业的财务决策,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提高企业价值,否则势必阻碍着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寿命。那么在财务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企业高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管的结构、整体知识水平、经验以及其他方面都影响着财务决策的制定方向和企业运营的风险水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决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理论等,加强了人们对财务决策的认识,指导人们对财务做出合理决策。但传统金融理论沿用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式,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并且人们能通过对信息的全面处理做出对未来的无偏估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风险偏好以及认知不同等对决策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包括需求层次理论、有限理性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的批判。这些理论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不完全遵照效用最大化进行决策。正是由于对决策过程中人的感性认知的忽视,现实中的一些财务状况产生了偏差,由此产生了行为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对传统假设的挑战为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理论并不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和相机抉择的假设基础上,而是通过分析市场主体在是行为中的偏差,来寻求不同主体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从而建立正确反映主体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的描述性模型。企业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及其对企业财务决策影响的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从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出发,研究其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以弥补传统公司财务理论的不足,解释不同个体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有着愈来愈重要的意义。在管理者非理性行为中,过度自信无疑是国内外学者普遍研究的课题。在我国,由于儒家文化、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等内部外部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心理,但是随着女性在管理层中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现象或许会得到改善。因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女性相比男性,不易产生过度自信。许多研究表明,在公司决策尤其是财务决策上,男性比起女性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从而做出一些风险较大的决策。在我国,由于儒家文化及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度的影响,在企业中,董事长拥有绝对的核心权力,企业决策包括财务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董事长的个人管理风格和风险偏好,因此研究以女性董事长为样本分析性别对企业决策包括财务决策的影响,相对于研究高级管理层中性别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更加符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另外,在我国一些行业、企业,聘请女性作为高管参与企业管理仅仅是为了满足外部效应,给利益相关者树立一种良好形象,具有象征性意义。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企业高级管理层中女性董事长为出发点,利用2008年-2012年上深A股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其与公司财务决策的关系,并以已有研究为基石研究性别与过度自信的关系。但本文对过度自信的定义与其他国内外很多研究不同,过度自信包含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