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的前三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国则是15~34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学生自杀尤为突出。目前,大学生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自杀现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己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卫生工作中一个突出和敏感的问题,它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十分惨痛的后果和持续性影响。因此,进行大学生自杀倾向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自杀倾向预防与干预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本文重新认识了自杀倾向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为大学生的自杀预防以及学校自杀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研究大学生自杀倾向及其相关因素对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以及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和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倾向的相关因素,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综合预防体系,从根本上减少自杀的发生,起到预防的作用。根据前人研究结果,自杀行为是个体心理、家庭及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之结果,自杀倾向作为自杀行为的预评因素,必然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目的与假设,本研究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自杀倾向所包括的内容,并在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自杀倾向的理论构想,自行编制了大学生自杀倾向综合调查问卷。通过小样本的试测及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对问卷的项目进行了修订,最终形成大学生自杀倾向综合调查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自我和谐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性测量问卷以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测量问卷构成问卷组合――大学生调查问卷,以此为工具调查了五所高校16~28岁的在校文理大学生共计2466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在院校、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同学关系、家庭结构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院校差异。在抑郁、自杀愿望水平和自杀倾向程度的检验中院校差异显著,重点院校的自杀倾向高于其他一般院校。(3)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抑郁、焦虑、自杀愿望和绝望水平的检验中性别差异非常显著,男生自杀倾向明显高于女生。(4)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抑郁、焦虑和自杀愿望水平的检验中年级差异显著,高年级(大学三、四年级)自杀倾向高于低年级(大学一、二年级)。(5)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学习成绩差异。在抑郁、焦虑、自杀愿望和绝望水平的检验中学习成绩差异显著,从整体看随着学习成绩向两极分化,自杀倾向得分有上升趋势。(6)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同学关系差异。在抑郁、焦虑、自杀愿望和绝望水平的检验中同学关系差异显著,从整体看随着同学关系紧张度的上升,自杀倾向的得分有上升趋势。(7)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家庭结构差异。在抑郁、焦虑、自杀愿望和绝望水平检验中家庭结构差异显著,父母双亡的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家庭结构的大学生。(8)大学生的自杀倾向与人格特征、自我和谐性、人际关系和谐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相关关系。无自杀倾向组在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程度、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与异性交往方面的困扰程度、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与自杀倾向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自杀倾向组除在内外向(E)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均值高于自杀倾向组外,在其他因子水平上的均值均低于自杀倾向组;两组在掩饰性(L)上无显著性差异。(9)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自杀倾向受多种因素影响。是性别、同学关系、家庭结构、人格特征、自我和谐性、人际关系和谐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