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不断变暖和矿物能源的口益枯竭,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型的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的研究已从“第一代生物乙醇”(淀粉基生物乙醇)发展到“第二代生物乙醇”(木质纤维生物质乙醇)。后者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而且不与人类争粮,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木材生物质结构致密,对酶和微生物入侵具有“顽抗性”。因而直接酶处理效率低下,要实现高的酶解效率,则必须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本文以桉木为原料,经弱碱性亚硫酸盐、高温热水和稀酸三种预处理法预处理后再酶解,以预处理液和酶解液中的总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出各自的最佳预处理工艺;并对原料、预处理样及酶解残渣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桉木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最高温度170℃、保温时间2h、NaOH用量3%、Na2SO3用量12%。100g桉木原料经此条件预处理后再酶解,可得木糖10.89g、葡萄糖39.88g;通过对原料、预处理样及酶解残渣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经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后,桉木原料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44.30%和22.73%,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下降14.34%,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变的松散,纹孔膜破裂,纤维碎片增多,极大的提高了后续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度;通过总物料衡算可知:尽管有部分物质在预处理酶解过程被损失,但液体流中葡萄糖转化率仍高达92%,木糖转化率为70.71%,桉木原料中52.39%的酸不溶木素可在酶解残渣中得到回用。(2)桉木高温热水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180℃、保温时间20min、底物浓度5%,100g桉木原料经此条件预处理后再酶解,可得木糖13.80g、葡萄糖29.83g,分别占桉木原料中的木糖和葡萄糖的89.6%和70.02%;通过对原料、预处理样及酶解残渣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经高温热水预处理后,桉木原料中大部分半纤维素被水解,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基本不变,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变的松散,纹孔膜破裂,纤维碎片增多,极大的提高了后续纤维素酶的可及度;通过总物料衡算可知:液体流中木糖转化率高达90%,葡萄糖转化率为70%,桉木原料中91%的酸不溶木素可在酶解残渣中得到回用。(3)桉木稀酸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160℃、保温时间10min、硫酸质量分数0.75%。100g桉木原料经此条件预处理后再酶解,可得木糖12.25g、葡萄糖35.74g,分别占桉木原料中的木糖和葡萄糖的80%和84%,预处理液中乙酸、糠醛、羟甲基糠醛等发酵抑制剂的含量分别为2.02g/L、1.37g/L和0.13g/L;通过对原料、预处理样及酶解残渣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经稀酸预处理后,桉木原料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94.16%和23.78%;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由61.22%降低至58.34%;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变的松散,纹孔膜破裂,纤维碎片增多,极大的提高了后续纤维素酶的可及度;通过总物料衡算可知:液体流中总糖转化率高达82%(其中葡萄糖转化率为84%,木糖转化率为80%),桉木原料中80%的酸不溶木素可在酶解残渣中得到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