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开始了伴随着经济市场化、产业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经济转型过程,开始了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型构。这个过程历经近30年仍然没有完成。频频发生于煤炭、医药、食品、媒体等行业的重大事件说明中国市场经济秩序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此急需从非正式制度角度进行研究,揭示出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型构的长期的、深层次的因素。研究一个问题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深化对市场经济秩序问题的研究。目前对这个问题研究比较薄弱,现有的资料只是从非正式制度所包含内容的一部分与市场经济秩序之间的关系来考察,缺乏从非正式制度整体上来系统探究非正式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关系的成果。二是有现实针对性。现在我国市场经济领域秩序紊乱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政府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早日找到解决的途径,就可以减少整个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对制度经济学研究有较大意义。非正式制度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为我们观察非正式制度在其中的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一研究对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型构中非正式制度所起的作用,弄清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机制,以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度分析、逻辑演绎分析、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等方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工具,采用层层推进、逐渐深入的方式对非正式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型构关系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意识形态在中国属于非正式制度范畴,而在其他国家则不一定。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对观念秩序与行为秩序区分基础上,因为观念秩序只有转化为人们的言语等行为才可以被他人感知。这种区分可以使我们明确制度要规范的对象是行为,人们的观念是不能被制度规范,也不应被规范的。这一区分有利于对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改革中作用的正确认识。第二,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经济秩序型构具有双重作用。目前在经济学界强调我国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经济秩序的阻滞作用者居多,而在文化、社会学等偏重规范的学科中强调伦理、风俗等非正式制度的积极作用者居多。经济学强调阻滞作用是出于对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过程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分析,而文化学等学科强调其积极作用是延续中华文明的愿望。事实上非正式制度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作用有双重性:正向促进和反向阻滞,这两种作用交织于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中,决定着其面貌和特征。第三,从更大背景下来说明中国市场秩序型构非正式制度创新性问题。我国目前的非正式创新问题是不仅仅经济彻底转型的需要,也是社会结构转换和文化传承的需要。由于非正式制度具有自发性演进的鲜明特点,而人类又具有理性建构的强大力量,非正式制度创新就应从从习俗观念、伦理道德和文化建构三方面着手,其核心就是要注意发挥各种“共同体”的作用。根据上述结论,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型构在重视法律等正式制度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具有基质性的非正式制度作用,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创新问题。在彻底完成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共同体”、“第三方”的作用,依靠人类日益强大的理性认识能力,建构与市场经济秩序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基础,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基质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