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言学,也叫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以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发展起来的语篇分析工具。它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新闻报道的原则是要客观真实地向读者展现整个事件,然而绝对客观公正的报道是不存在的。报道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者的期待、所属新闻机构或当地政府的立场等来决定报道的具体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功能语言学和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结合点,阐述权利和意识形态是怎样渗透到新闻语篇中并对读者产生影响的。通过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选取的《中国日报》和《洛杉矶时报》中八篇关于叙利亚动乱事件的报道进行了批评性话语对比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本文对新闻语篇的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概念功能方面,对新闻语篇的词汇选择,及物性进行了分析;在人际功能方面,对语气,情态进行了分析;以及在语篇功能方面对主位选择以及互文性进行了分析。这八篇新闻语篇的各种典型的语言特征都反映了意识形态。研究得出结论是:一,《洛杉矶时报》在报道叙利亚动乱时选取大量的负面词汇,而《中国日报》则较为客观。二,《洛杉矶时报》选取大量中低情态动词,多于《中国日报》中低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三,《洛杉矶时报》使用大量祈使语气,表现了其霸权,而《中国日报》则大量使用陈述语气。四,《洛杉矶时报》多选取美国政府及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作为主位,《中国日报》则大量选取叙利亚政府作为主位。五,《洛杉矶时报》大量引用叙利亚反政府领导人的发言,《中国日报》则多引用联合国及叙利亚政府领导人的发言,少量引用叙利亚反政府领导人的发言。本文通过分析新闻的语言特征探讨了《中国日报》和《洛杉矶时报》关于叙利亚动乱事件的报道,反映出美国对叙利亚政府的敌视和反感。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中美的政治语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发现了一种能够透过分析语言的表层结构,揭示隐含在语言深层的意识形态的方法。本文的实践意义在于能把批评语言学引入英语教学,帮助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从而积极有效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