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生产属于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它是有关一国安全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自古以来,粮食安全一直是各国国家自立、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1978-1998年的稳步提高期、1999-2003年的快速下滑期和2004年至今的逐步恢复期,在这个过程中粮食产量经历了八次波动。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提供政策扶持,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为确保粮食安全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政策工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粮食生产政策在我国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过程,首先是1994-1997年期间,我国在农村实施的税费改革政策:其次是2004-2012年期间,我国针对粮食生产薄弱环节实施的粮食“四项”补贴、农业税减免政策、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以及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新的粮食生产政策已经实施了10年,它极大地调动了我国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到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年增产,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粮食出现的供求矛盾。然而,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很薄弱,粮食生产政策产生的边际效应正在逐年递减,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者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在食物消费上的转型将导致粮食转化需求的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国家粮食市场再次出现供求紧张的局面,粮食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家政策作为公共政策手段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因此,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有效的运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根据各区域粮食生产特征,探索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粮农收入的有效政策,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必须从战略定位、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破解的难题。本论文在研究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时,选取了耕地保护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等六个政策,研究了这六个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介绍了粮食、粮食生产和粮食生产政策的相关概念以及基础理论。对粮食、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政策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弱质产业扶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效用理论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第二,回顾了粮食生产政策与粮食生产的历史过程。首先,从五个阶段分别阐述了粮食生产政策的变迁以及粮食生产的变化;其次,分析了各种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最后,陈述了粮食生产政策影响粮食生产的作用机理。第三,论述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间效应。借助时间序列模型分别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分析出各种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第四,阐述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区域效应。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政策情况,选择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999-2012年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政策指标数据,测算不同经济区域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最后指出各经济区域粮食生产政策实施的重点。第五,通过案例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湖南省浏阳市、岳阳市、衡阳市以及湘西自治州等地区的粮食生产进行了问卷调研,了解了粮食生产者对我国粮食生产政策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者对实施的粮食生产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农业税收减免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评价。最后,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政策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六,设计了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粮食生产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同时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方面分别设计了粮食生产政策的主体和配套体系。第七,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提出了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政策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运行新的粮食生产政策所需的条件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