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在牙鲆鳃细胞系(FG)中的增殖以及在鱼体中组织嗜亲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英文名为Olive flounder,Bastard halibut,Japanese flounder等。在我国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因其体色又名褐牙鲆,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又是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之一。淋巴囊肿病是近年来对我国沿海养殖鱼类危害较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为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20世纪90年代,淋巴囊肿病的爆发给我国牙鲆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使用牙鲆鳃细胞系(Flounder gill,FG)进行病毒培养,在光镜下可见培养细胞有明显CPE症状出现。将培养细胞收集、超薄切片后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培养细胞中有典型的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的病毒粒子,大小为220~290 nm,衣壳大小为190~240 nm,其核心直径为130~140 nm。在胞质中发现病毒的包涵体。收集接种病毒后的培养细胞,酚/氯仿法提取DNA后,根据编码LCD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中间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454 bp长度的特异性DNA片段。证明FG细胞可以作为LCDV的敏感细胞系。对LCDV在体外培养FG细胞中的增殖周期进行了研究,电镜观察发现病毒感染并吸附细胞后8 h内即可完成一个复制周期。接种病毒后2 h的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没有病变,细胞内未观察到病毒粒子,但可观察到大量病毒正在吸附及侵入培养细胞,病毒形态规则,大小在220~290 nm之间。接种6 h的细胞形态仍然正常,细胞器没有明显病变,病毒大都在侵入细胞,在细胞质内可见形态典型的病毒粒子,表明有些病毒已侵入细胞,胞质内病毒粒子大小也在220~290 nm之间,与细胞外病毒大小没有明显差别。接种10 h的细胞内开始出现大量病毒粒子,病毒的大量复制和释放导致宿主细胞出现显著的病理变化,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网池扩张。接种24 h的细胞内病毒数目很多,大多数病毒正在释放。
其他文献
一档开播不到两年,看起来还有些稚嫩的公益电视栏目《身手不凡》一举获得了2012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类年度名牌栏目和安徽新闻奖电视类年度新闻名专栏的殊荣。《身手
从最小的细胞直径小于2μm的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lankton)到细胞直径大于2000μm的大型浮游植物,海洋中浮游植物的体积大小跨越9个数量级。目前有两个理论试图解释制约不同物种
本文利用2002年11月在珠江口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实测资料和SeaDAS导出的离水辐射率,通过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反复比较优化,建立了反演珠江口海域叶绿素浓度的遗传算法进化的人工
期刊
甲状腺激素(thyroidhormone,TH)是多效性因子,在脊椎动物尤其在两栖类变态中,对其发育和生理功能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产生的生物作用是通过两种亚型的甲状腺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4年2月10日揭晓,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等当选。为倡导节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是中国海水鱼类养殖规模最大的鱼种之一.但由于多年全人工繁育养殖造成了种质严重退化,遗传改良研究已势在必行.该文率先应用杂交和多倍体诱导技
鞭藻虾属(Lysmata)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藻虾科。本属中大部分种类分布在热带海域,而且该属大部分虾不但有艳丽的体色,而且具有清洁鱼类体表的习性而深受水族爱好
一、概述按照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报告校准结果时,应同时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特别是当被测量的值是一个范围时,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
生物吸附技术是环境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处理工业污染废水的新技术,它以各种生物(菌类或藻类)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强,效率高,消耗少,并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