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型掺杂有机聚合物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见证了一种基于钙钛矿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的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在短短的几年间将其效率提高至22.1%。钙钛矿材料具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优点,例如其拥有较宽的吸光谱带,较高的吸光效率,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较高的载流子迁移距离。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组成中,空穴传输材料负责将光生空穴提取并迁移至对电极材料,因此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导电聚合物P3HT作为一种模型分子已经在光伏器件领域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基于单纯P3HT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未取得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较弱的P3HT载流子迁移能力是限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未能取得高效率的关键原因。p型分子掺杂为提高P3HT的电导性能提出了一种的解决方法。因此,本论文引入了一种简单的p型分子F4TCNQ对P3HT聚合物材料进行掺杂。在最佳掺杂质量比为1.0%的条件下,这种基于掺杂物P3HT:F4TCNQ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可以达到14.4%,要高于同等条件下未掺杂的P3HT或传统掺杂物LiTFSI和TBP掺杂P3HT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同时,由于放弃了使用具有吸潮性和腐蚀性的掺杂物,因此基于P3HT:F4TCNQ作为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储存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此外,本论文介绍了F4TCNQ掺杂D-A型共聚物PCPDTBT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介孔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在最佳掺杂质量比为6%的条件下,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4个数量级,光谱学分析证明了p型掺杂提高了空穴传输材料的电导率,使电荷得到有效收集,增强了光电流,从而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至15.1%,这是目前为止以PCPDTBT为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并且远高于单纯PCPDTBT作为空穴传输材料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同时,疏水性的PCPDTBT:F4TCNQ薄膜保证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储存稳定性。因此,p型分子掺杂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普适性方法来提高基于有机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其他文献
芯片的发展,从最原始的单一性能的单片ASIC,发展成为携带中处理器、存储器、IP模块和总线的So C(System on Chip)系统,再到多核多层级总线的复杂系统。虽然性能得到提升,但庞大的设计规模和复杂的体系架构使得So C系统级软硬件架构设计开发面临巨大挑战。单单依赖传统的RTL仿真是没法跟上发展步伐的。因此,基于电子系统级的评估系统,通过高层次建模,来快速评估So C系统的性能的研究悄然
确保石油开采的稳定可控是确保石油供应稳定,免受国外市场垄断价格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对石油进行合理开采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对石油能源一直以来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已经进入到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注水系统作为油田注水开采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油田注水系统的质量高低,进而严重影响着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注水系统主要通过本地化操作,注水效率低,且各油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军工领域吹响新一轮改革号角,军工企业上市数量逐步增加。军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公司股
本文以位于西北干旱荒漠区的乌海、灵武煤炭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矿区已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的排土(矸)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无人机航拍、样方调查等方法,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川中蓬莱地区就开始了油气勘探,到目前为止在陆相地层中的油气发现主要有侏罗系凉高山组、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藏和侏罗系沙溪庙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须家河组中以须家河组二段含气性最好。蓬莱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具有非均值性较强、基质渗透率低、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工业气层主要分布在储渗体中,储渗体预测精度低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步伐。本文对蓬莱地区须二段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