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中有许多“观人”现象,它根据人们在宴、享、朝、会或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从行为、言语、衣着、表情等来判断、预测人的生死祸福、吉凶盛衰。前人对《左传》的研究多集中在经学的论证或对人物描写艺术的评论,即使偶有关于观人的论著,《左传》的“观人”现象也仅仅是其中的部分材料,针对《左传》中的“观人”现象的研究则是一个空白。
本文从文化、政治、历史和文献的角度出发,对《左传》的“观人”现象进行研究。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束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观人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左传》“观人”现象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本文将把《左传》中的“观人”现象放到中国礼乐文化的背景中加以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研究重点将放在《左传》“观人”现象所反映的春秋礼乐精神和文化意义,以及《左传》的观人方法在先秦时期所具有的开创性的作用。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查了《左传》的观人角度,包括从人的声音、相貌及名字等相面类的、不可解的观人角度,另一类是从人的言行举止观察人的、合情合理的观人角度。
第二章论述了《左传》观人的两个主要标准,即礼和敬,考查了周礼的行为主义特征,探讨了《左传》观人与礼乐文化的内在思想联系;
第三章通过《左传》与先秦有关文献的比较,总结了它的观人特点,论证了《左传》是先秦观人的源头。
结束语论述了《左传》“观人”现象研究的意义,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但本文研究中肯定存在问题和不足,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同时也为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