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诊是中医四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诊法。尤那尼医学与传统的中医、藏医、印度的阿输吠陀医学一样都属于古代医学,隶属于古希腊-阿拉伯医学体系。脉诊在其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经典著作,伊本·西那的《医典》中的脉诊内容与中医脉诊在历史关系上存在着疑问。本文主要探讨两种医学脉诊的历史关系,并对其哲学、医学基础,脉诊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之处,以期对现代脉诊研究有所帮助。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伊本·西那《医典》中的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历史关系,时间界定为《医典》成书及其之前的时代。在阿拉伯世界鼎盛时期,希波克拉底、盖仑还有一些其他希腊罗马医学家的著作都有阿拉伯文译本。伊本·西那本人对古希腊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从《医典》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来看,他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盖仑的医学体系。 国内,很多人认为是中医的脉诊尤其是《脉经》影响了伊本·西那的脉诊体系。通过对《医典》脉诊和基础理论内容的研究,并与盖仑脉诊对照发现,《医典》中的脉诊主要来自盖仑对脉搏的讨论而不是中医的。故做出如下猜测:《医典》的脉诊与中医脉诊是两个脉学体系,它们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从史料上看,可能是从古埃及医学知识开始,通过 Herophilos、Archegenes 等古希腊医学家传到古罗马医学家盖仑,之后,伊本·西那参考了盖仑等医学家对脉搏的论述,加上自己的医疗实践,形成自己的脉学体系。两种脉诊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人体现象“脉的搏动”观察而形成的相似的学科。国内一些有关阿拉伯医学、中外医学交流史、中西交通史,以及一些涉及到伊本·西那和《医典》的文章或专著中,通常认为,《医典》记载的 48 种脉中,有 35 种与中医脉诊或《脉经》所载相同或完全相同。通过历史、语言、翻译、以及具体内容的讨论纠正这一错误观点。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两种医学的脉诊及其哲学医学基础进行对比研究。从第一章医史方面的讨论,基本可以清楚的知道,到《医典》成书的时候,其脉诊与中医脉诊很可能是两种独立发展起来的脉学体系。古代或者现代的每种医学对“脉”这一复杂对象的不同诠释,会使更有丰富的方法,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脉”所反映的复杂人体的信息。 五行学说和四元素学说,分别是两种医学哲学的核心内容。从四元素图与五行图的比较可以知道古希腊人乃至伊本·西那都善于化整为零,微观分析,注重从局部把握事物;而中国人善于集零为整,宏观综合,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是一种多维的整体思维,不利于学科分化。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这种哲学思维模式必然导致中医特有的认识和推演人体各种病理生理现象的方法。与中医脉诊密切相关的经脉学说的产生跟这种思维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差别也就导致了中2 中医脉诊与阿拉伯医学《医典》中脉诊的对比研究医《脉经》的脉学与古希腊医学一脉相承的《医典》中的脉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差别。中医的“脉”有经脉和经脉之搏动之处两种含义,《医典》中的脉主要指动脉的搏动。《脉经》 中的五脏六腑、经脉等学说贯穿了整个脉诊内容,经脉是中医脉诊的物质基础,阴阳五行是哲学基础。《医典》中脉的概念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就是“灵魂”。而这个概念中医的脉学定义里是没有的,而且与解剖密切相关。很明显《医典》的脉学体系,有两个要素,对心脏和血管解剖学知识的了解是物质基础,脉搏搏动的驱动力“灵魂”和四元素四体液学说是哲学基础。两种医学哲学体系的差别还反映在两种脉学在脉形描述分类方法、每个脉所包含的信息、不同因素影响下脉搏变化的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伊本·西那及其著作《医典》历史背景的考察,《医典》的内容与古希腊医学体系的历史关系,《医典》中的脉诊内容与盖仑的脉诊内容的对比,古代埃及医学脉学内容及其与希腊医学的历史关系,《医典》时代之前医史中有关脉诊的描述等方面的讨论可以得出《医典》脉诊的源流是来自古希腊罗马医学体系,而不是中医脉诊,它与中医脉诊很可能是两种独立发展起来的脉学体系。再通过不同医学背景中哲学、医学理论、脉的概念、取脉部位选取的原因、不同语言术语的含义、分类方法、影响脉搏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由于哲学方法论的不同,医学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医学脉学体系的差异。这对现代脉学的研究也有所启示。主题词:阿拉伯医学; 比较研究 ; 《脉经》; 脉诊;伊本·西那; 《医典》 ; 医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