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戈尔丁的第一本小说《蝇王》(1954)已成了当今最受欢迎,拥有最多读者的英语小说之一,也是世界上许多大学的文学教材之一。这本小说是对人性善恶及失落的童贞的解剖。1954年《蝇王》的发表为文学界、批评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论题,戈尔丁在二十世纪众多写作手法和流派中博取众长,独辟蹊径,以寓言的笔调、神话的模型,现实主义手法探讨了一个严肃的永恒主题——人性善恶。戈尔丁对人性阴暗面的探索一直伴随他的写作生涯,使他成了英国两位最无可非议的具有原创力的作家之一。对人性阴暗面的探索,悲观情结及无情的揭露是作家戈尔丁的一贯风格。 对《蝇王》的研究,国内外的文学评论众多。各种探索的理论依据或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或是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政治学说。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研究的方向不同,研究的命题不同,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从研究戈尔丁的风格入手,着重探讨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及其在《蝇王》中的体现之间的必然联系: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在小说中被具体化了,具体体现在他小说中的悲观主题,对人物和象征物的命运的悲剧性安排及令人压抑的语言表达上。 通过分析作者的感情以及它在作品中的体现之间的关系,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价该作者的作品;同时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及写作技巧,读者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简述了目前《蝇王》及有关评论的基本情况,再扼要地介绍了本文的论点、研究意义及文章的结构。 第二章致力于分析戈尔丁悲观情结产生的原因,该章分析了作家当时的社会状况、希腊古典文学及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主要倾向对他的影响,宗教渊源及作家本人的经历等各种因素也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章到第五章都是分析戈尔丁的悲观情结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第三章分析一戈尔丁的小说的悲观主题,戈尔丁“人性恶.,的悲观主题与其悲观情结是一致的,同时还撕由于悲观主题所5!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第四章分析戈尔丁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及象征物命运的安排,在小说中主人公拉尔夫、皮基、西蒙及象征物螺号、眼镜、火、海岛都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其情节的安排与戈尔丁的悲观情结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主要研究戈尔丁的语言文字表达,在小说中戈尔丁对一些大量带贬意的感情色彩强烈的词的选用、在环境描写中,对、些能产生强烈音响效果的拟声词的选用及一些产生视觉效果的形容词的选用、在对孩子们动作描写中,一些单音节或双音节的动作动词及短句的选用、对孩子们的对话上的选词特点等等各方面的文字风格都毫不掩饰地表露了作者的情感立场*- 第六章全面总结本论文,并再次强调本论点:戈尔丁的悲观情结是戈尔丁写《蝇王》的一个重要契机,同时又具体表现在其悲观的主题、人物及象征物的悲惨结局及压抑的文字风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