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IGF-I介导的mTOR/PKB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骼肌出生后的肥大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aN/NFATc1信号通路可以调控出生后肌纤维类型转化,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从而提高了氧化型纤维的比例并促使猪肉品质更加优良。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四月龄中外猪种(大白猪、梅山猪)背最长肌中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为基础,着重考虑其在生后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理功能及在上述通路中的作用,一方面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GF-I介导的mTOR/PKB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骼肌出生后的肥大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aN/NFATc1信号通路可以调控出生后肌纤维类型转化,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从而提高了氧化型纤维的比例并促使猪肉品质更加优良。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四月龄中外猪种(大白猪、梅山猪)背最长肌中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为基础,着重考虑其在生后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理功能及在上述通路中的作用,一方面从IGF-I-mTOR/PKB和CaN/NFATc1两个信号通路中分别选取了8个、6个功能基因进行分离鉴定、时空表达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对CaN/NFATc1信号通路调控的靶基因:MYH1、MYH2、MYH4的5′侧翼序列进行了分离、AT2元件序列的扩增、结构突变的遗传效应分析等研究,为从肌肉生长发育改良肉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了GRB2基因(GenBank:FJ196595)完整的CDS序列和PDK1(GenBank:FJ196594)、MEF2D(GenBank:EU878304)、FKBP5基因部分编码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推导了猪GRB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发现GRB2基因具有特有的Sh2和Sh3保守结构域。2、运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IGF-I和CaN/NFATc1两个信号通路中14个基因在大白和通城猪出生后3天、21天、35天、60天、90天和120天六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背最长肌的基因表达谱,发现14个基因中大部分基因在肌肉生长发育后期(60天以后)中外猪种中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达。3、以成年大白猪的心、肝、脾、肺、肾、子宫、卵巢、脂肪、半腱肌、股二头肌、咬肌和背最长肌12种组织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上述14个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发现GLUT4在心肌和骨骼肌中特异表达,IRS1在骨骼肌中相对高表达,其他基因在所检测的12种组织中几乎都表达。4、分离克隆了3个快肌纤维基因(MYH1、MYH2、MYH4)的5′侧翼序列和其中的AT2元件,结果发现AT2元件序列在大白和通城品种中没有结构突变。5、经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了一个位于MYH4基因5′侧翼序列的SNP位点,并建立了该位点的PCR-AclI-RFLP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以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2003、2004年屠宰的大白猪×梅山猪杂种猪F2代群体为试验猪群,对该位点进行了性状关联分析,初步分析表明该位点与肌内脂肪和肌内水分极显著相关(p<0.01),与背最长肌大理石纹显著相关(p<0.05)。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研究者获得了大量与动植物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和候选基因,使得分子育种日益受到重视。在动物生产中,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能够直接在DNA水平上对性状进行有选择性地选择,选择准确性得到极大较高。动物生产和遗传育种工作者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常规的育种选择,使得猪的生产性状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本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是传统的畜禽粪污处理方法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人力、物力耗费较大,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寻找一种新型的、投入少、收益多的养殖模式。近几年兴起的发酵床养殖模式是一种零排放、零污染、能源消耗较少的养殖模式,它以其节能、提高猪肉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倍受养殖户和专家们的青睐。究其本质,是微生物对畜禽粪污的一个降解过程,因此对发酵床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
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主产于黑龙江境内,黑龙江林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些年来,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森林资源的大范围破坏,使得黑龙江林蛙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发现林蛙的特殊功效,对黑龙江林蛙及其制品需求日益增多,于是开始大量捕捉,使得野生黑龙江林蛙数量急剧减少。因此揭示黑龙江林蛙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我们保护黑龙江林蛙
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鸡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respiratory disease,CRD)的病原菌。该病在世界各地的鸡群中普遍存在,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研究表明,MG通过表面的黏附素(Protein MycoplasmaGallisepticum AdheA-In,pMGA)与鸡呼吸道粘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侵染宿主,阻断MG与受
基于哺乳动物受精机制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优良种公畜资源,本研究将牛的两个精子(代替体细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进一步促进其活化和胚胎发育,此技术被称为孤雄生殖技术。这种方法获得的牛精子克隆胚胎,可以克服传统核移植中供体细胞只能是体细胞的单一模式,创新地利用了两个精子取代体细胞作为供体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胞质内生产牛克隆胚胎的一种新方法。为了全面系统地优化这种方法,本文主
奶牛属于经济型动物,在获取样品过程中,为了避免诸如抓捕、捆绑和静脉穿刺等应激和伤害,我们提出采用牛奶中的体细胞作为获取DNA的来源,提取的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产奶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乳分泌过程中脂肪球的分泌,主要是在形成带有一组膜蛋白的适当形状乳脂滴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而且嗜乳脂蛋白在乳分泌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嗜乳脂蛋白基因具有控制脂肪球大小的功能,对脂肪球膜而言具有重要贡献,
本论文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武汉市经屠宰所获卵巢的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收集了卵巢形态特征,黄体形态特征,不同大小卵泡数量三个方面的数据,并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摸清武汉当地经屠宰所获得的卵巢质量的情况,提高卵母细胞收集效率,为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为体外受精体系的优化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种公牛、胚胎培养密度、颗粒细胞共培养三个方面对体外受精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以山羊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山羊TLR1-10基因的部分编码区,检测了TLRs的SNPs,并对TLRs进行了组织表达谱分析;进一步在对波尔山羊血常规指标和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如下主要结果: 1.分离了山羊TLR1-10的部分编码区,检测到了13个SNPs;人和山羊T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能够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水解,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蛋白被细胞结合和吸收,是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纯种大白猪LPL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和功能域;并以野猪、民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其多态性,探讨不同基因型在
肌钙蛋白Ⅰ(Troponin I,Tn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的一个组成型蛋白,位于横纹肌的细丝上,参与调节Ca2+介导的横纹肌收缩。TnI的三种亚型分别被不同的基因所编码,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调控模式。慢收缩骨骼肌亚型(TNNI1)在发育中的慢收缩骨骼肌纤维和心肌中表达,在成年阶段仅在慢收缩骨骼肌中表达;快收缩骨骼肌亚型(TNNI2)在快收缩骨骼肌纤维中表达;心脏亚型(TNNI3)具有心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