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理好父母与子女、晚辈与长辈关系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孝是人伦之本,道德之源。孝在中国传统伦理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社会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传统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孝是一种反映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道德观念,是具有生命力的不断流转变化的学说。现代社会,研究孝的问题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图结合时代的新特点论述传统孝观念的创造性转化问题,并对如何建构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孝道模式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传统孝观念概述。根据古人的解释,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同其他人类道德一样,孝观念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西周到宋元明清,孝经历了从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演变过程。传统孝观念的产生是有历史必然性的,它是封建农业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在家庭伦理关系上的反映。在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实践中孝的内涵不断发展变化,但其主导性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养亲敬亲、顺亲谏亲、扬名显亲和葬亲祭亲。第二部分:传统孝观念的历史评析。“百善孝为先”这句俗话可以说是孝在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地位的高度概括。孝在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生活中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它是中国整个传统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传统孝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强化和泛化,呈现出封建主义的色彩,表现为:政治纲常化和极端化,神秘化和迷信化,形式化和虚伪化,复杂化和繁琐化。传统孝观念在历史上的价值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在调节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给中国的政治、法律、人际关系以及中国国民性都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第三部分:传统孝观念的现代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解决老龄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代家庭代际矛盾、建立正常代际关系的需要;是提高当代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孝观念毕竟是历史的产物,它所包含的一些内容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之批判继承,在继承传统孝观念精华的基础上努力建构体现时代